[发明专利]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最佳滑移率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2045.0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伟;张远进;叶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44105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萤火虫 算法 优化 bp 神经网络 最佳 滑移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刹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最佳滑移率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刹车系统的性能好坏对飞机运行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提高飞机的刹车效率,缩短滑跑距离,提高飞机对各种载荷状况、跑道状况、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成为飞机刹车系统研究的主要目标。
最佳滑移率识别器是飞机刹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佳滑移率识别器通过分析飞机刹车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结合系数μ和滑移率s识别出最佳滑移率sp。
现有技术中,最佳滑移率识别器主要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然而,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最佳滑移率sp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BP神经网络模型在运算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小,从而出现短时间内无法准确预测出最佳滑移率sp的问题,进而造成飞机打滑,影响飞机着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最佳滑移率识别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最佳滑移率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BP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训练误差E转化为萤火虫个体的适应度,采用萤火虫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值和初始阈值,得到最优权值和最优阈值;
步骤2,采用所述最优权值和所述最优阈值构造初始的IFA-BP最佳滑移率识别模型;
步骤3,采用训练样本数据对初始的IFA-BP最佳滑移率识别模型进行训练,进一步优化IFA-BP最佳滑移率识别模型的权值和阈值,直至满足训练要求,迭代终止,得到最终的IFA-BP最佳滑移率识别模型;
步骤4,采用最终的IFA-BP最佳滑移率识别模型对飞机刹车过程中的最佳滑移率进行预测。
优选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确定用于预测最佳滑移率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其中,输入层包括两个结点,分别为结合系数μ和实际滑移率s;输出层包括1个结点,为最佳滑移率sp;
步骤1.2,初始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参数,包括:训练次数N、学习率η、网络训练误差E;
步骤1.3,对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层与隐含层的权值、隐含层与输入层的权值、输出层的阈值和隐含层的阈值分别进行编码,形成萤火虫个体;
初始化萤火虫算法基本参数,包括:设置种群规模n、最大吸引度因子β0、光吸收系数γ、初始随机步长α0以及最大迭代次数max;
步骤1.4,随机初始化各萤火虫个体的位置,即初始化每个萤火虫个体的解;对于每个萤火虫个体,采用以下方法计算萤火虫个体的适应度:
步骤1.4.1,将每个萤火虫个体的解赋值给步骤1.1中确定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对应权值和阈值,构建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1.4.2,获取训练样本数据;其中,所述训练样本数据为三维数据,包括:结合系数μ、实际滑移率s和最佳滑移率sp;
采用所述训练样本数据,基于步骤1.2中的初始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参数,对所述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网络训练误差E;
步骤1.4.3,所述网络训练误差E转化为萤火虫个体的适应度;
步骤1.5,根据萤火虫个体的适应度进行排序,查找到适应度最高的萤火虫个体;
判断当前迭代次数是否达到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max,如果达到,则转向步骤1.8,否则转向步骤1.6;
步骤1.6,根据当前迭代次数,通过公式(1)计算各萤火虫个体的发光强度,比较各萤火虫个体的亮度大小;
其中,I为萤火虫个体的发光强度,γ为光吸收系数,r为两个萤火虫间的距离,I0为萤火虫个体的最大发光亮度,即r=0处萤火虫自身的发光亮度;
根据公式(2)计算两个萤火虫个体的相互吸引度β:
其中,β0为最大吸引度,即萤火虫自身的吸引度;
如果萤火虫j的亮度高于萤火虫i的亮度,则萤火虫i被萤火虫j吸引,萤火虫i将会向萤火虫j移动,根据公式(3)更新萤火虫i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2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