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控记忆伞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2531.2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5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田兆兴;闫巍;郑亚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12 | 代理人: | 张群峰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消化道尤其是胃底附近的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每年因肝硬化死亡者约120万人,且逐年递增,大部分原因为肝硬化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用止血方法为药物、器械、介入手术及开腹手术等。对于急性重症出血的急性期治疗,目前国际首选常用手段依然是三腔二囊管,亦称Sengstaken-Blakemore tubes或Minnesota tubes压迫止血,少数医生使用Linton-Nachlas tube(仅有一个约500ml的胃气囊,无食道气囊)压迫止血。长期以来,虽然上述止血设备在临床大部分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但使用过程中亦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常见并发症包括食道胃底黏膜坏死、黏膜溃疡、取出时二次撕脱出血,少见并发症包括食道破裂、窒息气道等等,其他不利方面还包括置管困难、压迫无效、压迫调整困难、气囊破裂、妨碍胃镜进一步检查等等。
另外,如图1所示,人体消化道的胃底60与食管50末端紧邻。当胃底附近出血时,现有囊管或其它止血设备虽然可以进入该处进行压迫止血,但其局部压力通常不可调节。因此,在胃底止血过程中就亟需这样的止血设备或装置,其对胃底出血部位所施加的压力可以在止血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被相应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化道止血装置,其能够用于例如食道胃底止血,并克服上述提及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本发明的线控伞装置包括径向可伸缩筒状支架、可开闭伞以及连接筒状支架与伞的连接过渡部,其中筒状支架以及连接过渡部均形成有纵向中空通道,
可开闭伞具有伞顶端和开闭端,其中伞顶端形成有开口,可开闭伞包含:
多个主伞骨,在可开闭伞的打开状态下朝向可开闭伞的伞顶端汇聚;
附着在所述多个主伞骨上的伞膜;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固定棒,其中固定棒的第一端布置成邻近可开闭伞的伞顶端,固定棒的第二端布置成邻近可开闭伞的开闭端;
多个第一分支伞骨,每个第一分支伞骨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每个第一分支伞骨的近端与固定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固定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分支伞骨,每个第二分支伞骨具有近端和远端,其中每个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与固定棒的第二端可纵向滑动地连接而远端则朝向伞顶端延伸并与相应的主伞骨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分支伞骨与第二分支伞骨由形状记忆合金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相比第二分支伞骨与主伞骨的连接点更邻近伞顶端,固定棒的第二端附近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纵向滑槽以接收相应的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以及
多个调节线,每个调节线与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连接并延伸穿出可开闭伞的伞顶端的开口、连接过渡部的中空通道以及筒状支架的中空通道。
通过上述构造,本发明的线控伞装置提供了方便可靠的压力调节。另外,由于主伞骨的散布构型,还同时提供了低压间隔压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线控伞装置还可以包括可去除套管,在线控伞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套管至少部分套设在筒状支架和可开闭伞上以使筒状支架形成径向收缩状态并使可开闭伞形成闭合状态。套管优选由柔软材质一体制成并将筒状支架和可开闭伞整体收容在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筒状支架处于膨胀状态时,连接过渡部的外径优选小于筒状支架的外径。连接过渡部优选为截头锥形部,截头锥形部的锥缩端朝向可开闭伞的伞顶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线控伞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收纳调节线的调节线软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筒状支架优选为自膨胀支架。筒状支架可以至少部分由弹性记忆合金制成。弹性记忆合金优选在50℃左右(40℃至60℃)至少部分丧失弹性或恢复原有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固定棒的每个滑槽上均可沿纵向设置有一系列止挡机构例如槽径缩窄部以止挡滑动至此的第二分支伞骨的近端。纵向滑槽优选设置为形成在固定棒的圆周壁上的盲槽,以避免调节线之间发生纠缠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筒状支架优选形成为网筒结构,从而对食道部位也能够提供低压间隔压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伞膜也可以采用网状膜或网孔膜,以进一步提供低压间隔压迫。另外,伞膜的外周缘可以延伸超出主伞骨的末端以提供柔软边缘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筒状支架也可以外覆或附着医用高分子或生物材料薄膜,以减小对食道的刺激。这种情况下,还也可以使伞膜与筒状支架膜一体形成弹性膜或弹性网孔膜,以便于组装(简单套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2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