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平线缆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3107.X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亿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295;H01B7/18;H01B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8 | 代理人: | 路阳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扁平线缆,尤其涉及一种防火性能较好的扁平线缆。
背景技术
在3C产业中,传输线缆可作为两个电子装置之间电性连接的媒介且可稳定的进行所预期的信号传输作业,因此,传输线缆普遍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其中与USB、HDMI、DVI、Displayport等接口连接的传输线缆具有传输速率高、距离远、质量高等优点而受大众喜爱,使用数量也日益增加。该等传输线缆内部具有多条金属导线,金属导线外部包覆绝缘层,以避免金属导线间发生短路现象。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盘及主板等电子产品数据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传输频率也越来越高,在高频、超高频数据传输领域,传输线缆的防火性能也非常重要,以防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造成电子产品数据的丢失。传统传输线缆的外被层大多是采用TPE材料制成,而吸波层则大多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因而这样的设计使得防火性能较差,无法满足燃烧测试的要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传输线缆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线缆,该扁平线缆的吸波层与外被层采用同类材料制成,防火性能较好,可满足燃烧测试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扁平线缆,其包括并排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围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分别包括包覆在导体外围的第一包覆层和包覆在第一包覆层外围的第二包覆层,所述扁平线缆还包括同时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外侧的外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与所述外包覆层采用同类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包覆层与所述外包覆层均采用TPE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包覆层的介电系数低于所述第二包覆层的介电系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包覆层采用介电系数为2.1至2.4的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扁平线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并排设置的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相邻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设置,并且也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围的包覆层,所述外包覆层同时也包覆在所述第三导线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构成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三导线为接地导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线与相邻的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的中心间距与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中心间距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导体外径在28至31美国线规(AWG)范围内,当导体外径采用28AWG时,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中心间距设置为0.51mm至0.75mm;当导体外径采用29AWG时,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中心间距设置为0.38mm至0.75mm;当导体外径采用30至31AWG时,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中心间距设置为0.38mm至0.62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体外径采用28至29AWG时,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中心间距设置为0.585至0.685mm;在导体外径采用30至31AWG时,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中心间距设置为0.45mm至0.55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扁平线缆的横截面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结构对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扁平线缆通过将上述第二包覆层与外包覆层设计为采用同类材料制成,从而使得第二包覆层与外包覆层之间键接力比较强、紧密度较好,进而使得防火性能较好,能够满足燃烧测试的要求,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扁平线缆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扁平线缆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为本发明扁平线缆100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扁平线缆100至少包括一导线组1,所述导线组1包括并排且相邻设置的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3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柔性屏蔽控制回路用拖链电缆
- 下一篇:一种防火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