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扩大视野的汽车后视镜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4262.3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2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星云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李东京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后视镜 主后视镜 后视镜 汽车后视镜结构 副镜 模组 推杆 关节轴承 一端连接 近距离 凸面镜 翻转 视野 壳体 背面 平行 车轮 体内 景象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扩大视野的汽车后视镜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主后视镜,还包括一副后视镜,该副后视镜通过安装在其背面的连杆、与该连杆一端连接的关节轴承与主后视镜的背面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副后视镜的连接处连接一平行于主后视镜的推杆。通过安装在后视镜外端的副镜模组,尤其是借助副凸面镜,可以有效扩大后视镜的照映范围,不但可以提供车后近距离范围内的车辆,还可以通过将副镜模组翻转,查看车右前侧车轮的景象,便于停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扩大视野的汽车后视镜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消除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视力死角,提高行车安全性,目前普遍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安装反光镜,另一种是安装360°电子摄像监控系统,前者成本低廉而普遍采用,后者成本较高,一般只装配在比较昂贵的汽车上,尽管如此,后者的显示成像依旧是通过汽车中央大屏显示,对于司乘人员的观察与实际的周围环境有视线偏离,仍旧会给安全行车带来不便和隐患。
一般的汽车左右后视镜其能查看的后方的范围有限,尤其是右侧的后视镜,一般能看到的横向距离与车体很近,导致其对于已经与车身距离在3米以内的其他车子无法看到,给安全行驶带来隐患,尤其是当车子右转弯时,由于后方车子距离很近,且无法被右侧的后视镜查看到,易发生刮蹭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汽车A柱遮挡导致的视线死角装置或系统存在的不便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扩大视野的汽车后视镜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主后视镜,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副后视镜,该副后视镜通过安装在其背面的连杆、与该连杆一端连接的关节轴承与所述主后视镜的背面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副后视镜的连接处连接一平行于所述主后视镜的推杆;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一供所述副后视镜穿出的过口。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通过安装在后视镜外端的副镜模组,尤其是借助副凸面镜,可以有效扩大后视镜的照映范围,不但可以提供车后近距离范围内的车辆,还可以通过将副镜模组翻转,查看车右前侧车轮的景象,便于停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扩大视野的汽车后视镜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副后视镜与主后视镜相对展开状态图一。
图3是副后视镜与主后视镜相对展开状态图二。
图4是副后视镜与主后视镜相对完全展开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副后视镜;3、连杆;4、关节轴承;5、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扩大视野的汽车后视镜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主后视镜1,还包括一副后视镜2,该副后视镜2通过安装在其背面的连杆3、与该连杆3一端连接的关节轴承4与主后视镜1的背面连接;连杆3的另一端与副后视镜2的连接处连接一平行于主后视镜1的推杆5。需要查看距离车体较远或距离车体更近的物体时,通过推动推杆5,使副后视镜2受力,由于副后视镜2通过连杆2、关节轴承3与主后视镜1连接,因此,副后视镜2向前移动,经壳体的外侧设置的供副后视镜2穿出的过口,直到副后视镜2镜面即成像面移动至主后视镜2的前侧即外侧,从而扩大了主后视镜1的镜面面积,扩大了可查看视野。
为了便于操作,推杆5穿过壳体后延伸至车体内,司乘人员在车内即可操作。
为了确保移动副后视镜2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副后视镜2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滚柱导轨。
同时为了确保副后视镜2镜面的成像便于司乘人员查看,本实施例特将副后视镜2的像面设计为曲面,且该曲面部置于副后视镜2的外端、朝向车体方向弯曲,并向斜下方倾斜。
通过安装在后视镜外端的副后视镜,可以有效扩大后视镜的照映范围,不但可以提供车后近距离范围内及平行的较远距离的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星云网络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星云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