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4504.9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宾;赵岩;董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0/02;C04B18/1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骨料 回收利用 碳化处理 再生骨料 骨料 氢氧化钙溶液 重量份数配比 生产周期 再生混凝土 羟基羧酸盐 碳酸钙 粉煤灰 表面碳化 强化处理 孔隙率 微裂纹 吸水率 密闭 二氧化碳 减小 粒径 碳化 箱中 压碎 填充 制备 喷洒 破碎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筛分得到粒径为11‑1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喷洒在再生混凝土骨料上;(2)二氧化碳强化处理:将步骤(1)中得到的材料置于密闭碳化箱中,55‑60℃碳化处理至表面碳化完全;(3)将各种原料按照下述重量份数配比混合:水泥76‑85份、粉煤灰25‑36份、上述处理后的再生骨料38‑45份、羟基羧酸盐15‑23份,水20‑30份。本发明方法制备再生混凝土生产周期短,经碳化处理后,形成的碳酸钙有效填充微裂纹,并有效降低再生骨料孔隙率,进而减小骨料压碎值、降低骨料吸水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在结构工程中大约排放35%的废弃混凝土,其余为沥青混凝土等废弃物。据粗略统计,仅我国每年拆除旧建筑物的垃圾就达4000多万吨,其中解体旧混凝土的发生量约1360多万吨,另外,我国目前每年新浇注混凝土约2亿立方米,因质量原因而排放的废弃混凝土就多达480万吨。将废弃混凝土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再生混凝土的制备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也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减少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筛分得到粒径为11-1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采用浓度为0.05-0.25mol/kg的氢氧化钙溶液喷洒在再生混凝土骨料上;
(2)二氧化碳强化处理:将步骤(1)中得到的材料置于密闭碳化箱中,55-60℃碳化处理至表面碳化完全;
(3)将各种原料按照下述重量份数配比混合:水泥76-85份、粉煤灰25-36份、上述处理后的再生骨料38-45份、羟基羧酸盐15-23份,水20-30份。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闭碳化箱中二氧化碳浓度为20-65%(v/v)。
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问题,而且该方法制备再生混凝土生产周期短,经碳化处理后,形成的碳酸钙有效填充微裂纹,并有效降低再生骨料孔隙率,进而减小骨料压碎值、降低骨料吸水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筛分得到粒径为11-1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采用浓度为0.05mol/kg的氢氧化钙溶液喷洒在再生混凝土骨料上;
(2)二氧化碳强化处理:将步骤(1)中得到的材料置于密闭碳化箱中,55℃碳化处理至表面碳化完全;密闭碳化箱中二氧化碳浓度为20%(v/v);
(3)将各种原料按照下述重量份数配比混合:水泥76份、粉煤灰36份、上述处理后的再生骨料45份、羟基羧酸盐23份,水30份。
实施例2
一种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筛分得到粒径为11-15mm的再生混凝土骨料,采用浓度为0.25mol/kg的氢氧化钙溶液喷洒在再生混凝土骨料上;
(2)二氧化碳强化处理:将步骤(1)中得到的材料置于密闭碳化箱中,60℃碳化处理至表面碳化完全;密闭碳化箱中二氧化碳浓度为65%(v/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5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