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处理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5091.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400051 重庆市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专利申请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包括药箱,所述药箱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还包括污水管、进风管和出料组件,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污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料组件包括风轮、第一传动轴、主动轮和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所述风轮与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风轮转动设置在进风管内,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在药箱的底部,该从动轮上设有排料口,且从动轮转动时,排料口周期性的与出料口连通。与传统的加药装置相比,本方案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同时,本方案利用污水本身的流动产生负压,进而实现加药装置自动加药,无需其他的动力机构,有效的减少了能耗并节约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就是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在二级处理中,经常会用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装置往污水中加入絮凝剂进行除污处理。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221483.4的授权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三腔式加药装置,包括溶药箱和控制箱,所述溶药箱内部分割为溶解腔、熟化腔和储存腔,溶解腔上具有一进料斗,进料斗的上方设有供水系统和干粉投加系统,溶解腔内设有由电机控制的搅拌机;熟化腔内设搅拌机和熟化腔液位计,储存腔内设储存腔液位计,储存腔底部设有计量泵,该计量泵通过管道和穿出储存腔的出药管相连通,储存腔底部还设有放空阀;所述溶解腔和熟化腔在溶药箱底部相连通,熟化腔和储存腔在溶药箱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溶药箱底部设置一从溶解腔通向储存腔的水平管道,该水平管道在溶解腔内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阀,水平管道的中部与熟化腔内的竖直管道通过三通相连接,所述竖直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
该方案的污水处理效果好,并且节能环保。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并且设有电机、搅拌机、电磁阀等设备,耗能较高,不太适用于中小型的企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以简化结构并减少能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加药装置,包括药箱,所述药箱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还包括污水管、进风管和出料组件,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污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料组件包括风轮、第一传动轴、主动轮和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所述风轮与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风轮转动设置在进风管内,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在药箱的底部,该从动轮上设有排料口,且从动轮转动时,排料口周期性的与出料口连通。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将污水管的进水段连接在污水泵或者高处的污水池中,污水则在污水管中流动。当污水流动至进气管时,根据伯努利原理,进气管中产生负压,外界的空气进入到进气管中,并带动风轮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轮转动,进而驱动从动轮转动。当从动轮上的排料口转动至和出料口连通时,药箱内的药则漏出,进入到污水中。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加药装置相比,本方案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同时,本方案利用污水本身的流动产生负压,进而实现加药装置自动加药,无需其他的动力机构,有效的减少了能耗并节约了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科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反应流场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类芽孢杆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