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值计算的环芯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5415.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林根;胡梦佳;蔡志鹏;吴令萍;李克俭;李轶非;刘霞;王煜;于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31219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值 计算 环芯法 测量 残余 应力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环芯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数值计算软件中建立匀质材料无应力的平板模型,并在平板模型上施加单向拉伸载荷,获得均布于平板模型内的应力场和应变场;
步骤b、在平板模型中心逐层去除铣削环槽处的材料,并经平衡计算得出每去除一层铣削环槽处的材料后各铣削环槽深度对应的环芯处的应力值和应变增量;
步骤c、根据所述步骤b计算得出的应力值和应变增量,计算得出各铣削环槽深度对应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
步骤d、根据所述步骤c计算得出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计算得出每去除一层铣削环槽处的材料后各铣削环槽深度增量对应的等效残余应力释放系数;
步骤e、根据所述步骤d计算得出的等效残余应力释放系数,计算得出简化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
步骤f、根据所述步骤e计算得出的简化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计算得出各铣削环槽深度对应的残余应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值计算的环芯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平板模型上的应变片采用十字型应变片并沿主应力方向贴片,所述主应力方向为平板模型的轴向和周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值计算的环芯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残余应力释放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Δε0、Δε90为两个主应力方向的应变增量;Δz为铣削环槽深度增量;k1、k2为相应铣削环槽深度对应的两个主应力方向上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σ1、σ2为相应铣削环槽深度对应的两个主应力方向上的应力值;E为材料的杨氏模量;μ为材料的泊松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值计算的环芯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等效残余应力释放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Δz为铣削环槽深度增量;K1、K2为相应铣削环槽深度增量对应的两个主应力方向上的等效残余应力释放系数;k1、k2为相应铣削环槽深度对应的两个主应力方向上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值计算的环芯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中,简化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ΔA、ΔB为简化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Δz为铣削环槽深度增量;K1、K2为相应铣削环槽深度增量对应的两个主应力方向上的等效残余应力释放系数;μ为材料的泊松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数值计算的环芯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f中,残余应力值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σ‘1、σ‘2为相应铣削环槽深度对应的两个主应力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值;E为材料的杨氏模量;Δε0、Δε90为两个主应力方向的应变增量;ΔA、ΔB为简化的残余应力释放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4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