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石显热回收和免破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6257.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戴如宏;白爱群;马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矿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F27D17/00;C01B32/94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石 回收 破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石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石显热回收和免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电石生产企业的工序都是;自电炉出炉的熔融态电石流入到耐高温的电石锅,熔融态电石在电石锅内用车拉至一定的地方进行自然冷却,电石凝固后,用桥式吊车将电石砣吊出,放在铸铁地面上冷却,冷却到适度后将电石破碎到合格粒度,然后分等级进行包装,送入成品库。电炉流入电石锅的熔融态电石温度在1600度以上,在自然冷却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热能(包括显热和相变热)。按计算这部分热能,生产每吨电石约700kWh,合224kg标准煤,热损失是比较大的,占电石电耗的24%以上。这部分热能一直没有利用,电石砣凝固后将电石破碎到合格粒度,每砣电石近一吨重,要破碎成一定的小粒度不是容易的事,劳动强度大、粉尘环境污染,破碎机械设备损坏严重。消耗大量人力和物料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不改变电石生产工艺,只是从电炉出料开始,熔融态电石流入电石锅后,输送到本发明装置完成热能回收并且冷却电石到一定温度直接输送到包装工序的电石显热回收和免破碎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电石显热回收和免破碎装置,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热风出口和冷空气进风口,所述热风出口连接热风管道,所述炉体内设有链板式输送机构,所述链板式输送机构具有链板式输送带,所述链板式输送带的上表面设有电石成型模具,所述炉体的上方左端设有熔融电石炉,所述熔融电石炉的下方通过通道连通有炉体内腔,所述熔体的电石通过通道向下滴在电石成型模具内,再顺着链板式输送机构向冷空气进风口一侧运动,所述链板式输送机构的冷空腔进风口端下方设有接料槽。
所述炉体的内部从热风出口至冷空气进口依次分为高温区和低温区。
所述熔融电石炉外层喷涂高温保温涂料。
本发明装置是;电石锅内熔融态电石倒入换热炉上端特制进料装置,按照一定速度流入换热炉内的耐高温模具内,换热炉内的模具由高温区向低温区缓慢移动,同时换热炉内不同位置有风冷气流,移动到一定位置冷却凝固,此时模具反转下料,高温凝固了的电石传送到下一个换热装置,当电石温度降到一定时直接输送到包装工序。整个过程既可回收50%以上的显热热能,又可以免到破碎工序。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粉尘污染,改善生产环境。
本发明装置不改变电石生产工艺,只是从电炉出料开始,熔融态电石流入电石锅后,输送到本发明装置完成热能回收并且冷却电石到一定温度直接输送到包装工序。
一;现在电石生产厂家用的电石锅一般都是一吨的容量,本发明要求把电石锅加大到5吨以上,具体多少吨要根据电炉功率来确定。电石锅外层喷涂高温保温涂料,减少热能损失。电石锅底部有特制的下料口。
二;自电石锅下料口通过开关控制,熔融态电石流入换热炉体内部模具中,模具采用耐1600度以上铸钢材料。换热炉内部有;模具传动装置,模具在转速可调的输送带上可以自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当温度降到100度以下即可脱模下料,再输送到包装工序。
2013年全年电石产能较去年增加了250-300万吨。由于大型电石炉产量持续稳定增加,而小电石炉部分仍在稳定开炉,所以2013年电石产量继续增加,预计全年产量将超过2200万吨,创下有史以来的高位。铁合金2013年产量达到3500万吨2013年电石产量2200万吨,铁合金产量3500万吨,合计5700万吨。每吨电石显热自电炉流出的约2000度高温熔融电石,在出炉后的自然冷却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热能(包括显热和相变热)。按计算这部分热能,每吨电石约700kWh,合224kg标准煤,热损失是比较大的。
按照全国50%企业采用该发明技术,仅仅显热一项可以节约电量=5700万吨X350度(按照回收50%显热热能)=1995000万度近200亿度电能。
除此以外,由于不需要破碎,减少粉尘污染,节省大量劳动人员,改善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电石生产成本。
以上发明装置同样适合铁合金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矿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矿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6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塔及余热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物燃料型锅炉定时除尘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