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导热系数的薄膜电容器芯子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6275.4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7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渊伟;陈国彬;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32;H01G4/232;H01G2/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体 喷金层 薄膜电容器芯子 卷轴 绝缘体 导热系数 金属化膜 卷绕 卷芯 绝缘层 电容器芯子 过电流能力 导热能力 导热性能 工艺难度 绝缘隔离 芯子中心 轴心位置 外周面 电极 导出 制作 紧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导热系数的薄膜电容器芯子及其制作方法,该薄膜电容器芯子包括卷绕的金属化膜、处于卷绕金属化膜轴心位置的卷芯和卷轴两端的喷金层;所述卷芯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体和绝缘体构成,且该金属体的外周面还包裹有绝缘层;所述金属体的一端与所述卷轴两端的喷金层的其中之一相接触,以实现将芯子中心的热量通过电极导出,所述金属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卷轴两端的喷金层的其中另一相接触,以实现两喷金层之间的绝缘隔离。本发明可较好地改善电容器芯子的导热能力,从而提高其过电流能力,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艺难度低,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导热系数的薄膜电容器芯子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由于具有较低的损耗特性,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大电流滤波场合。传统的薄膜电容器芯子耐电流密度一般在0.2A/uF左右。但是,在成本和体积的双重压力下,对薄膜电容器芯子的耐电流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设计已经渐渐无法满足某些应用领域的要求。
现有技术的薄膜电容器是采用卷绕技术将金属化膜卷绕成电容器芯子,再通过电极引出正负极最终形成电容器,现有技术的电容器芯子如图1所示,该电容器芯子包括金属化膜101、卷芯102和金属化膜两端的喷金层103、104。电容器芯子卷绕开始时需要有卷芯102,起到结构上的支撑作用和防止芯子两极短路的作用。卷绕结构的电容器芯子按形状分类主要分为压扁型和圆形。压扁型的电容器芯子一般直接采用有机薄膜卷绕后作为卷芯,具体有在卷绕开始时插入有机薄膜和对金属化膜去金属这两种方式。而圆形的卷绕芯子除了这两种方式外,还有采用塑料芯棒的作为卷芯的方式。常见的有机薄膜有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等,导热系数在0.15W/m.k以下,常见的塑料芯棒有聚丙烯和聚碳酸酯材料,导热系数与有机薄膜差不多,而金属化膜是由有机薄膜和金属镀层组成,这样造成金属化膜的导热系数也很低,与有机薄膜没有明显差异。因此,现有技术的电容器芯子内部的热量很难通过有机薄膜或塑料芯棒传导到外部环境中,这就导致了芯子在通过电流后,热点一般会集中在芯子中心位置,而且温度会比芯子表面高出不少,从而影响了电容器芯子的过电流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导热系数的薄膜电容器芯子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对电容器芯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的改进,可较好地改善电容器芯子的导热能力,从而提高其过电流能力,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艺难度低,成本低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导热系数的薄膜电容器芯子,包括卷绕的金属化膜、处于卷绕金属化膜轴心位置的卷芯和卷绕的金属化膜的两端的喷金层;所述卷芯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体和绝缘体构成,且该金属体的外周面还包裹有绝缘层;所述金属体的一端与所述卷绕的金属化膜的两端的喷金层的其中之一相接触,以实现将芯子中心的热量通过电极导出,所述金属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卷绕的金属化膜的两端的喷金层的其中另一相接触,以实现两喷金层之间的绝缘隔离。
所述金属体为铝箔或铜箔。
所述金属体为铝箔卷成圆筒状或铜箔卷成圆筒状。
所述金属体为铜板或铝板。
所述金属体为铝棒或铜棒。
所述绝缘体为环形。
所述绝缘层为有机薄膜。
所述绝缘层为卷绕的金属化膜中经去金属化处理后的最内若干圈。
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导热系数的薄膜电容器芯子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一端含有绝缘体的且是由金属体为主要部分的内芯;
在对应于金属体的外周面包裹至少一层有机薄膜从而形成卷芯;
在卷芯外卷绕金属化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6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