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卟啉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6337.1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1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仪明东;朱颖;王智勇;王来源;解令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湘群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卟啉 忆阻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卟啉忆阻器,该卟啉忆阻器为阳极、阻变层、阴极的三层结构,阻变层位于阳极和阴极的中间,其包含卟啉作为活性薄膜层,该活性薄膜层提供传输电子和离子的双重功能,阻变层还包括氧化物缓冲层,以提供离子源。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备上述卟啉忆阻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所述阳极,然后在阳极上制备阻变层,随后在阻变层上制备阴极,氧化物缓冲层通过低真空度原位方法形成,以提高所述阻变层的质量,保证含氧量低于整数比。本发明具有具有适合柔性器件、可以实现大面积、低成本制作等优点。本发明的卟啉忆阻器是由真空蒸镀制备得到,具有易于设计,工艺简单,器件产率高、输出可重复性、性能稳定以及抗饱和能力强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有机分子的电存储器和忆阻器,有望应用于移动互联网、计算机、人工智能、存储技术等领域。
技术背景
忆阻器是一种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其独特的非线性电学特性,独立于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基本元件,被视为第四种基本无源电子元件,其概念由华裔科学家蔡少堂教授1971年提出。2008年,惠普实验室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上首次实现,并且申请了美国专利US2008/0090337A1,已取得授权。尽管忆阻器在突破冯.诺依曼构架、低能耗设计、并行处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基础电路设计、新型存储器、逻辑电路及人工智能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但在器件的性能,包括耐受性、可靠性以及批次重复性等方面仍面临商业瓶颈。目前忆阻器的机理有待进一步阐释和系统探讨,研究依旧主要集中在无机材料方面,有机材料仍然未实现突破。
目前,无机忆阻器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控制材料成分、混合相、以及器件、甚至是电路层面上的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器件性能。如氧化钽的忆阻器展示了超过100亿个开关周期,通过混合相可以改善中间态的稳定性,进而实现多级存储,反馈机制以及刷新技术也可以有效改善其耐受性。
尽管如此,无机忆阻器仍存在大量问题,处理机制层面,器件可重复性差、可靠性差、批次一致性差,以及不适合柔性和高能耗制作过程等。对比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具有柔性、低成本加工、大面积、便于集成于日常用品中,符合未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以及云计算等未来趋势。尽管如此,然而有机忆阻器部分的应用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材料与器件进展缓慢,也缺乏有机忆阻器介质的设计。
理想的有机忆阻器是一类有机电子离子器件,真正实现可以有效提高器件的耐受性、稳定性、维持能力、可控性、可重复性等,其可以用于广泛范围的柔性电子电路中的部件,例如存储器、开关以及逻辑电路和功能。比如有机薄膜忆阻器可以是交叉点存储器中的闭合或断开开关。到目前为止,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关于小分子、高分子和纳米材料的有机忆阻器的研究报道,但是尚没有真正意义上明确的分子机制的有机忆阻器,从评价到标准等方面也有多种问题。
目前为止的研究证明寻找有机电子离子型半导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卟啉类材料,特别是金属卟啉,是一类对生命中重要的分子,涉及光合作用、血液中的氧输运过程,起到了多种角色,后来被化学家设计并合成,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如光电器件、光催化、生物成像、光动力学治疗等。仔细辨认可以发现卟啉是一种多功能材料,既能传输电子与空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具有传输氧物种的作用,这为设计有机忆阻器提供了新的机制。现有技术中,目前还没有将金属卟啉应用到忆阻器领域的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金属氧化物忆阻器存在的机制、工艺及其柔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全新的有机忆阻器。该有机忆阻器属于名副其实的离子/电子传输机制,不仅适合柔性器件、可以实现大面积、低成本制作等优点,而且这种忆阻器的结构易于设计,工艺简单,性能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卟啉忆阻器,该卟啉忆阻器为阳极、阻变层、阴极的三层结构,阻变层位于阳极和阴极的中间,其包含卟啉作为活性薄膜层,该活性薄膜层提供传输电子和离子的双重功能,阻变层还包括氧化物缓冲层,以提供离子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6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