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窑、等离子熔融炉组合式危险废物处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6808.9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和控股(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027;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胡茵梦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一产业园***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等离子 熔融 组合式 危险废物 处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等离子熔融炉组合式危险废物处置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回转窑与竖直设置的熔融炉的中下部侧壁连通,回转窑靠近所述熔融炉一端的侧壁周向间距设置多个第一等离子炬,熔融炉位于回转窑上端的侧壁周向间距设有多个第二等离子炬;熔融炉下部的侧壁倾斜向下设有用于熔渣排出的通道,通道侧壁竖直向下设有第一气化剂入口,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本发明利用等离子体炬的高温特性在回转窑尾部和等离子熔融炉中将合成气充分燃烧,熔融从回转窑排出的废渣,提高了危险废物的处理程度,大幅降低二噁英的生成量,达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并且熔融炉中产生的高温烟气携带的热量可得到有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危险废物为主的气化熔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转窑、等离子熔融炉组合式危险废物处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急剧加快,产生的废物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地增加,其中对人生安全和环境危害较大的废物,如医疗废物、化工行业产生的无机、有机废物,汽车制造行业产生的喷漆等,具有腐蚀性、毒性等性质的废物,统一称之为危险废物。
近些年来,危险废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形成的危险,是全球各国不得不面对和亟需处理的难题之一。根据我国相关单位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每年产生的危险废物的量在1000万吨左右,并且逐年增加,其具有量大、性质复杂、分布广泛的特点。目前危险废物处置普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处理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国内外用于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填埋、焚烧,其中尤以焚烧为主。经过焚烧,危险废物的体积可减小80%~90%,危险废物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在高温下被氧化、热解,重金属成分被浓缩转移到灰渣和飞灰中,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可回收利用用于发电、供暖等。焚烧法是一种可以同时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的技术。
国内外用于焚烧处理危险废物的炉型较多,主要有:回转窑焚烧炉、热解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液体喷射炉等。除回转窑外,其他的炉型对于物料的状态,尺寸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回转窑焚烧炉可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通过调整转速来调整物料在炉膛中的停留时间,能够适应固态、液态、半固态的废物,操作灵活可控,是目前焚烧处理危险废物的主要炉型。
然而回转窑焚烧处置危险废物的焚烧效率比较低,排放的烟气温度较低,焚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噁英,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也较高,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亟需设置一种能够对危险废物进行彻底的处理,大幅降低二噁英的排放浓度,提高废渣的热灼减率,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中的重金属的危险废物处置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窑、等离子熔融炉组合式危险废物处置系统,其能够利用等离子体炬的高温特性在回转窑尾部和等离子熔融炉中将合成气充分燃烧,熔融从回转窑排出的废渣,提高了危险废物的处理程度,大幅降低二噁英的生成量,达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并且熔融炉中产生的高温烟气携带的热量可得到有效利用。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回转窑、等离子熔融炉组合式危险废物处置系统,包括回转窑和熔融炉:
水平设置的回转窑与竖直设置的熔融炉的中下部侧壁连通,所述回转窑靠近所述熔融炉一端的侧壁周向间距设置多个第一等离子炬,所述熔融炉位于所述回转窑上端的侧壁周向间距设有多个第二等离子炬;
所述熔融炉下部的侧壁倾斜向下设有用于熔渣排出的通道,所述通道侧壁竖直向下设有第一气化剂入口,所述通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和控股(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天和控股(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6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