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钩间隙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7383.3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唐俊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兴宇铁路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查俊奎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钩 间隙 测量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钩间隙测量仪,包括底板(1)、安装座(2)、座盖板(3)、测盖板(4)、螺杆轴(5)、芯轴(6)、活动臂(7)、扭力起子(8)和连杆(9),所述安装座(2)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固定设置一测盖板(4),所述测盖板(4)从安装座(2)上端向上延伸而出且在该延伸部上设有一竖直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边沿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芯轴(6)包括圆轴部以及分别设置在圆轴部两端的两个长条凸起,所述长条凸起设置于测盖板(4)的长条孔中且可在长条孔中上下移动,所述长条凸起设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相配合以测量长条凸起的移动量,该装置用于测量车钩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客车的车钩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测量地铁车钩的一种车钩间隙测量仪。
背景技术
地铁车钩是城市轨道车辆的重要组成部,车钩不仅能实现车辆的缓冲吸能作用,而且也是车辆与车辆的重要连接部件。因此,为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城市轨道交通通常采用3-3连接时采用自动车钩连挂。车钩随车辆长时间运行,车钩锁闭机构会产生磨损间隙,随着磨损增大,会使车辆运行产生运行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运行隐患,从而就需要测量车钩锁闭间隙,使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磨损范围,所以就需要设计一个可行的车钩间隙测量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钩间隙测量仪,以控制车钩间隙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防止过度磨损以引发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钩间隙测量仪,包括底板1、安装座2、座盖板3、测盖板4、螺杆轴5、芯轴6、活动臂7 、扭力起子8和连杆9,所述安装座2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安装座2的上端设有一阶梯盲孔,所述座盖板3上设有一让位孔并且该座盖板3可拆地固定盖合在安装座2的上端,所述安装座2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固定设置一测盖板4,所述测盖板4从安装座2上端向上延伸而出且在测盖板4延伸部上设有一竖直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边沿上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芯轴6包括圆轴部以及分别设置在圆轴部两端的两个长条凸起,所述长条凸起设置于测盖板4的长条孔中且可在长条孔中上下移动,所述长条凸起设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相配合以测量长条凸起的移动量,所述螺杆轴5从下到上分为限位部、螺纹旋转部和连接部,所述螺杆轴5的限位部活动地设置于安装座2的阶梯盲孔中且被座盖板3限制在该阶梯盲孔中移动,所述螺杆轴5穿过座盖板3上的让位孔且其螺纹旋转部贯通地旋入于设置在圆轴部上的螺纹通孔中,所述活动臂7的中间部分设有一轴孔且沿着轴孔的径向开有一通槽,所述芯轴6的圆轴部设置在活动臂7的轴孔中以使活动臂7可绕芯轴6旋转,所述螺杆轴5贯穿活动臂7的通槽且其连接部与扭力起子8固定相接,所述活动臂7的第一端用于卡接车钩的钩舌,所述活动臂7的第二端与连杆9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连杆9第二端用于卡接车钩的钩板。
包括插销,所述活动臂7的第二端贯通地设有第一枢孔,所述连杆9第一端具有凹状连接部以供活动臂7的第二端置入,所述凹状连接部贯通地设有第二枢孔,所述插销插入在第一枢孔和第二枢孔中以使得活动臂7和连杆9铰接。
进一步地,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底板1的顶面上,方便拿取。
进一步地,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底板1的底面上,保证在测量时,地板与车钩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卡爪安装在底板1的底面上,保证在测量时,卡爪将底板与车钩卡接,底板不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车钩锁闭原理,模拟车钩在运行打开状态下测量车钩间隙,以控制车钩间隙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了应过度磨损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 所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活动臂的主视图;
图4所示为活动臂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连杆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兴宇铁路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兴宇铁路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7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