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离线清洗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8235.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3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旭;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G9/00 | 分类号: | F28G9/00;F22B37/5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陈俊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给水泵 开关阀 连接支管 给水管 离线清洗系统 余热发电锅炉 排污扩容器 冲洗水管 给水支管 锅炉汽包 换热管箱 一端连接 连接管 排污管 母管 冲洗 排污 冲洗水泵 第一开关 扬程 排污阀 给水 出口 投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离线清洗系统及方法,锅炉汽包与换热管箱分别通过排污管连接至排污母管的入口,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排污母管的出口与排污扩容器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排污扩容器入口设有第一开关阀;换热管箱连接有冲洗水管,锅炉给水泵出口与锅炉汽包入口通过给水管相连,给水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连接管的管路上设有连接支管,连接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锅炉给水泵的入口,连接支管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阀;给水管的管路上设有给水支管,给水支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开关阀的入口前端,另一端连接至冲洗水管的入口,给水支管管路上设有第四开关阀;利用锅炉给水泵作为冲洗水泵,节省投资,而且锅炉给水泵扬程高、冲洗力度大、冲洗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发电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离线清洗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和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各种工业窑炉如水泥窑、玻璃窑等大部分都配套有余热发电锅炉,对窑炉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由于窑炉废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特别是烧重油或者石油焦粉的玻璃窑,粉尘量有的超过1000mg/Nm3,造成余热发电锅炉受热面积灰严重。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为余热发电锅炉配套在线吹灰装置,以缓解积灰情况,但是仅靠在线清灰并不能完全清除积灰,长时间运行后,还会用离线冲洗水对余热发电锅炉受热面进行冲洗,达到清理积灰的目的。
常规离线冲洗是将厂区自来水接至冲洗水系统,停炉后,考虑到炉水水质恶化,为防止炉管内壁腐蚀,会先将炉水放掉,然后用自来水对锅炉烟气侧进行冲洗,这样做有以下缺点:
一、炉水直接放掉,未得到合理利用;
二、冲洗需用采用厂区自来水,用水量较大;
三、由于余热发电锅炉较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冲洗水泵,一般冲洗水泵扬程不大,造成冲洗水压较小,冲洗效果不太理想;
四、锅炉内的酸性积灰遇水后产生酸液对炉管有腐蚀,所以冲洗时会对管外壁造成腐蚀;
五、冲洗用的自来水是常温水,冲洗后管壁会残留部分水,重新启炉时烟气中的SO2会溶于管壁上的水膜中,对管外壁造成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离线清洗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在离线时对余热发电锅炉进行清洗,节约能源、提高清洗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离线清洗系统,锅炉汽包与换热管箱分别通过一组排污管连接至排污母管的入口,每根排污管上均设有排污阀;排污母管的出口与排污扩容器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排污扩容器入口设有第一开关阀;换热管箱上连接有冲洗水管,锅炉给水泵出口与锅炉汽包入口通过给水管相连,给水管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连接管的管路上设有连接支管,连接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锅炉给水泵的入口,连接支管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给水管的管路上设有给水支管,给水支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开关阀的入口前端,另一端连接至冲洗水管的入口,给水支管管路上设有第四开关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离线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停止余热发电锅炉的运行,采用上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离线清洗系统,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与第二开关阀;
S2、打开第三开关阀、第四开关阀以及所有的排污阀;
S3、当余热发电锅炉内的炉水温将至80~120℃之间时,启动锅炉给水泵,使炉水经过换热管箱、排污管、排污母管、连接管、连接支管、锅炉给水泵、给水支管以及冲洗水管,对余热发电锅炉内部进行冲洗;
S4、冲洗结束后,停止锅炉给水泵,打开第一开关阀将剩余的炉水通过排污扩容器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8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