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永磁吸盘的磁力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8375.0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6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锵华;方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盛锵德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02 | 分类号: | H01F7/02;H01F7/20;G01R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模孔 磁力检测装置 磁力发生装置 电永磁吸盘 磁力检测 盖板 磁吸 液晶显示屏 安全事故 大小判断 方便操作 连接固定 引线缺口 控制器 智能 被吸物 换算 螺丝 压紧 转换 | ||
1.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的磁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磁力检测装置包括模板(1),模板(1)的反面设有若干个盲模孔(11),盲模孔(11)之间设有引线缺口(12),每个盲模孔(11)底部均设有磁力检测线圈(2),磁力检测线圈(2)上方固定有磁力发生装置(3);所述模板(1)的反面设有盖板(4),盖板(4)通过螺丝与模板(1)连接固定并将居于盲模孔(11)口的磁力发生装置(3)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的磁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发生装置(3)包括盲模孔(11)中间凸起有与模板(1)连为一体的柱体(31),柱体(31)与盲模孔(11)模壁之间形成有环绕柱体(31)的环绕槽(32),磁力检测线圈(2)套入在柱体(31)上并固定在环绕槽(32)的槽底;所述柱体(31)上套有一钕铁硼圈(33);所述柱体(31)的顶部固定有铝镍钴永磁块(34),铝镍钴永磁块(34)上套有一磁感线圈(35),磁感线圈(35)位于钕铁硼圈(33)的上方;所述模板(1)的反面设有盖板(4),盖板(4)通过螺丝与模板(1)连接固定并将居于盲模孔(11)口的铝镍钴永磁块(34)、磁感线圈(35)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的磁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钕铁硼圈(33)、磁力检测线圈(2)与盲模孔(11)模壁之间套有一防磁干扰圈套(37),钕铁硼圈(33)、磁力检测线圈(2)布置在防磁干扰圈套(37)内,磁感线圈(35)位于钕铁硼圈(33)及防磁干扰圈套(37)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的磁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钕铁硼圈(33)的外部为N极,内部为S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的磁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感线圈(35)包括轴壳(351),轴壳(351)中间设有通孔(3511),外上端部向外延伸有翻边一(3512),外下端部延伸有翻边二(3513),翻边二(3513)延伸有软体齿式翼片(3514);所述的翻边一(3512)与翻边二(3513)之间形成有绕线槽(3515),绕线槽(3515)上绕有铜线(3516),轴壳(351)往盲模孔(11)塞入时软体齿式翼片(3514)受到盲模孔(11)直径的限制将软体齿式翼片(3514)向上翻折,轴壳(351)完全塞入盲模孔(11)后,软体齿式翼片(3514)将铜线(3516)包裹形成电永磁吸盘的磁感线圈,铝镍钴永磁块(34)布置在通孔(3511)内,铝镍钴永磁块(34)厚度与轴壳(351)高度一致,每个盲模孔(11)内的磁感线圈铜线(3516)通过导体并联或串联连接,形成由若干单体磁感线圈组成的磁感线圈网,磁感线圈与钕铁硼圈(33)呈垂直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永磁吸盘的磁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体(31)顶部设有盲螺丝孔(311);所述铝镍钴永磁块(34)中间设有螺丝通孔(341);所述盖板(4)将模板(1)反面盖合后通过螺丝穿过盖板(4)、铝镍钴永磁块(34)的螺丝通孔(341)拧紧在柱体(31)顶部的盲螺丝孔(311)上收紧固定的方式连接,从而将所有盲模孔(11)的孔口全面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盛锵德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盛锵德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83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