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采样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9126.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肖航;蔡秋亮;黄岑彦;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宁波智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王正伟 |
地址: | 3158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采样系统 采样 采集模块 管理模块 积分模块 控制模块 采样回路 目标空气 实时监控 预警 报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采样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采集模块;积分模块,一端与采集模块的一端相连;管理模块,一端与积分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控制模块,一端与管理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控制模块的另一端与采集模块另一端相连。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采样系统及使用方法,通过管理模块中的“预警”和“报警”功能,实现精确采样目标大气的体积,另外,智能采样系统为一个循环采样回路,实现采样目标空气的实时监控,更进一步提高采样的效率和采样目标大气体积的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采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样系统,特别是一种智能采样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气采样有主动式、被动式和流通式三种。
主动式大气采样以电力驱动的泵吸入空气进行,目标分析物通过滤膜等采样介质后被采集。主动式大气采样器流量稳定,采样体积精度高,然而由于工作时需要稳定的电力驱动,且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难以普及,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监测往往需要监测远离排放源的大气污染物浓度,这一数值通常很低,因此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大体积的样品,满足需求的大流量采样器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不利于大规模采样网络;同时偏远地区又难以提供稳定的动力供应,进而限制了主动式采样的应用。
被动式大气采样是基于分子扩散、吸附、沉降或渗透原理,以目标物在采样介质和空气间的逸度差为驱动力,目标物被具有高吸附能力的采样介质吸附,从而实现采样。被动式大气采样器选择聚氨酯泡沫(PUF)、高分子树脂聚合物、半渗透膜和聚乙烯薄膜等采样介质,可对空气中气相污染物或颗粒相污染物实施采集。相对于主动采样而言被动采样器体积小,灵敏轻便、便于运输,采样操作过程简单,无需电力驱动,经济实用,尤其适合边远区、背景区使用;被动采样器的测定结果代表一段较长时间的加权平均质量密度(浓度),被动采样网络的应用可更宏观地反映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但是被动式大气采样器的采样速率较低,采样周期长,同时受采样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大,采样精度较低,采样体积和污染物浓度误差大,只适于做半定量分析。
流通式大气采样是一种介于主动式和被动式之间的新型采样技术,与被动采样技术一样不需要电力驱动,而是依靠风能来实现采样,极大地提高了其采样速率;从采样的基本原理来说,流通式采样则与主动采样相同。采样简单、经济、时空覆盖率高,适合边远区、背景区使用。目前的流通式采样器依靠记录环境风速,然后通过流经采样器内、外的风速的经验回归方程来计算采样体积。由于风向和风速的随时变换,采样器的实际指向和风向吻合度的随机性,以及传感器灵敏度限制,最终导致在低风速条件下采样体积的估算误差较大,可能产生2至3倍的偏差,从而降低了定量的准确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5593805 U)公开了一种矢量化流通式采样器,包括用于采样大气污染物的采样管,所述采样管安装于流体管内,所述流体管底部安装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内连接有用于支撑流体管的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有转动感应装置,所述采样管的两端设有筛网,所述采样管和采样管两端的筛网形成的空间内设有采样介质,所述流体管内设有内部风速测定装置,所述流体管外设有外部环境风速风向测定装置。
但是,上述所述的采样器不能精确判断采样管中的大气是否已经达到所需采样体积,导致后续实验所得的数据不够精准。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采样器在采样系统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严格判断采样器中的目标大气是否已经达到所需体积的智能采样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精确判断采样器采集大气中目标化合物的体积是否达到检测所需的智能采样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采样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
积分模块,一端与所述采集模块的一端相连;
管理模块,一端与所述积分模块的另一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9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