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9482.5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4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仕清 |
主分类号: | F24C1/02 | 分类号: | F24C1/02;F24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1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装置 助燃装置 节能炉 隔离 污染物排放水平 液态或气态燃料 炉膛 燃料 燃料利用率 厨房用途 二次燃烧 火焰出口 炉膛内壁 燃烧反应 透气的 隔开 炉条 燃烧 外部 应用 | ||
1.一种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
包括:燃烧装置,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能够在该燃烧装置处进行燃烧,燃烧装置上方设有能够选择性地应用于厨房用途的火焰出口,与所述火焰出口的形状相匹配的复合炉盖选择性地封闭所述火焰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上部设置在所述炉膛沿内壁的底部周遭;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下部设置在所述炉膛内壁周遭沿炉条的上部;
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可以将炉膛燃烧处的燃料与炉膛外部隔开;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节能炉炉膛外部的空气可以透过隔离助燃装置进入到炉膛的内部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的燃烧补充空气,使燃料在初始的燃烧反应中就形成二次燃烧反应。
2.一种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包括:燃烧装置,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能够在该燃烧装置处进行燃烧,燃烧装置上方设有能够选择性地应用于厨房用途的火焰出口,与所述火焰出口的形状相匹配的复合炉盖选择性地封闭所述火焰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所述节能炉炉膛内壁的底部周遭设置有向炉膛中心方向凸起的炉膛底沿;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上部设置在所述炉膛沿内壁的底部炉膛底沿周遭;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下部设置在所述炉膛内壁周遭沿炉条的上部;
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可以将炉膛燃烧处的燃料与炉膛外部隔开;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节能炉炉膛外部的空气可以透过隔离助燃装置进入到炉膛的内部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的燃烧补充空气,使燃料在初始的燃烧反应中就形成二次燃烧反应。
3.一种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包括:燃烧装置,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能够在该燃烧装置处进行燃烧,燃烧装置上方设有能够选择性地应用于厨房用途的火焰出口,与所述火焰出口的形状相匹配的复合炉盖选择性地封闭所述火焰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上部在所述炉膛沿内壁的底部设置,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下部在所述炉膛内壁周遭沿炉条的上部设置的具有透气功能并将燃料与炉膛燃烧处与炉膛外部隔开的隔离助燃装置;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节能炉炉膛外部的空气可以透过所述隔离助燃装置进入到炉膛的内部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燃料的燃烧补充空气,使燃料在初始的燃烧反应中就形成二次燃烧反应;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的隔离助燃装置设置成有利炉渣向下滑动的排状透气的炉条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炉膛下部,炉条上部内壁周遭或环绕地设置成栅栏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炉膛下部,炉条上部内壁周遭或环绕地设置成板状有孔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炉膛下部,炉条上部内壁周遭或环绕地设置成底部收口状置于炉条的上部。
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炉膛下部,炉条上部内壁周遭或环绕地设置成上部呈放大状置于炉膛内壁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炉膛下部,炉条上部内壁周遭或环绕地设置成上部呈放大状置于炉膛底沿的凸起部。
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炉膛下部,炉条上部内壁周遭或环绕地设置成底部放大状置于炉条的上部;
所述节能炉隔离助燃装置沿炉膛下部,炉条上部内壁周遭或环绕地设置成上部呈收口状置于炉膛内壁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仕清,未经李仕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94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民用组合炉具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环保燃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