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状体和具有这种管状体的油底壳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0382.4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7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拉尔夫·弗朗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华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1 | 代理人: | 樊卫民,黄向阳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具有 这种 油底壳 | ||
1.能通过注塑制造的管状体(60),其特征在于,该管状体(60)包括在管子截面(63、67、71)的第一局部圆周之上延伸的管状分体(64、72)和在与该管状分体互补的、还空着的局部圆周之上延伸的管状分体(84、102),所述管状分体具有沿着遵循该管状体(60)的分布走向的分隔面(86、104)彼此贴靠的连接面(92、94、106、108)并且沿着该连接面(92、94、106、108)通过接合而彼此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60)包括多于两个的彼此连接的管状分体(64、72、84、102)。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沿着该管状体(60)的分布走向彼此相继并且分别在相应的管子截面(63、67、71)的局部圆周之上延伸的管状分体(64、72、84、102)形成连贯的管状体部件(62)。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部件(62)是一件式制造的形成彼此相继的所述管状分体(64、72、84、102)的部件。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状体部件(62)上模制端部部件(42、46)。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本体(10)上模制所述管状分体(64、72、84、102)中的一个管状分体。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分体(64、72)具有朝向相应的互补的管状分体(84、102)的纵向开口(65、73),该纵向开口通过互补的管状分体(84、102)以封闭的方式覆盖。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彼此相继的所述纵向开口(65、73)彼此不接触地或者不贯穿地伸展。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在过渡区域中,属于一个管状分体(64)的纵向开口(65)和属于下一个管状分体(68)的纵向开口在投影到纵向中心面上的情况下至少彼此接触或彼此重叠。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管状分体是弯曲内部的管状分体(64、72)并且互补的管状分体是弯曲外部的管状分体(84、102)。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60)具有多个弯曲部(66、74),并且在多个所述弯曲部(66、74)中,相应弯曲内部的管状分体形成连贯的管状体部件(62)。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内部的管状分体(64、72)的连贯的所述管状体部件(62)上模制出所述端部部件(42、46)。
1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92、94、106、108)具有相对于彼此横向伸展的连接面区域(122、124、126、128)。
1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分体(64、72、84、102)通过粘接而彼此连接。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分体(64、72、84、102)通过焊接而彼此连接。
16.用于发动机、尤其是内燃机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油底壳(10)中的管状体(6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构成。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60)是抽油管路(40)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未经爱尔铃克铃尔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03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