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访客身份验证的时限门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1961.0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0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邱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访客 手持式装置 管理服务器端 门禁管理系统 访客身份 访客信息 门禁管理 验证 二维条形码 管理装置 技术效果 门禁装置 身份验证 便利性 客户端 安保 许可 转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访客身份验证的时限门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通过客户端在管理服务器端中建立访客信息,以及提供转换为二维条形码的访客信息至访客手持式装置,访客即可使用访客手持式装置通过安保管理装置到管理服务器端中进行身份验证和门禁管理信息的建立,访客可通过访客手持式装置在时限内可以通过被许可的门禁装置,由此可以达成提高门禁管理便利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尤其是一种兼具访客身份验证和时间限制管理的门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商业大楼的门禁管理方式,包括有人工方式门禁管理、半电子化门禁管理和电子化门禁管理。
人工方式门禁管理即是门禁管理完全由安保人员进行出入人员的门禁管控,然而安保人员并不可能管控所有的人员出入,即会造成人员出入管理漏洞的问题。
半电子化门禁管理即是访客需要通过安保人员换取可以通过特定门禁装置的门禁卡,但仍存在访客拜访后忘记再次进行门禁卡换取的问题,这也会造成门禁卡的消耗与建制成本的增加。
电子化门禁管理则是访客不需要通过安保人员进行门禁卡的换取,而是需要被拜访的公司派遣专人来代领访客通过门禁,这也会造成被拜访的公司的困扰。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现有门禁管理不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现有门禁管理不便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访客身份验证的时限门禁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其中:
本发明所公开的具访客身份验证的时限门禁管理系统,其包括:客户端、管理服务器端、安保管理装置和门禁装置,客户端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生成模块和第一传送模块;管理服务器端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储存模块、验证模块和第二传送模块;安保管理装置还包括:影像截取模块、解码模块、第三传送模块、第三接收模块和门禁管理模块;以及,门禁装置还包括:第四接收模块、第四传送模块和门禁模块。
客户端的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访客个人信息;客户端的生成模块用于将访客个人信息与客户端信息生成为访客信息,并将访客信息生成为二维条形码;以及,客户端的第一传送模块用于传送访客信息,以及传送二维条形码至访客手持式装置。
管理服务器端的第二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一传送模块接收访客信息,接收验证访客信息,接收门禁管理信息,以及接收验证标识符与门禁管理标识符;管理服务器端的储存模块用于储存访客信息,以及储存门禁管理信息;管理服务器端的验证模块用于依据被储存的访客信息对验证访客信息进行验证,并当验证访客信息通过验证后生成验证通过响应,以及依据被储存的门禁管理信息对验证标识符和门禁管理标识符进行验证,并当验证标识符和门禁管理标识符通过验证且系统时间介于门禁管理信息的访问时间范围之间时生成门禁解除指令;以及,管理服务器端的第二传送模块用于传送验证通过响应,以及传送门禁解除指令。
安保管理装置的影像截取模块用于截取访客手持式装置所显示的二维条形码;安保管理装置的解码模块用于将二维条形码解码出验证访客信息;安保管理装置的第三传送模块用于传送验证访客信息至第二接收模块,传送门禁管理信息;安保管理装置的第三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二传送模块接收验证通过响应,从访客手持式装置接收访客手持式装置所具有的唯一标识符;以及,安保管理装置的门禁管理模块当第三接收模块接收到验证通过响应时,建立唯一标识符、访客信息中的访问时间范围与至少一个门禁管理标识符的对应为门禁管理信息。
门禁装置的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验证标识符,以及从第二传送模块接收门禁解除指令;门禁装置的第四传送模块用于传送验证标识符和门禁管理标识符至第二接收模块;以及,门禁装置的门禁模块当第四接收模块接收到门禁解除指令时,暂时解锁门禁。
本发明所公开的具访客身份验证的时限门禁管理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1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记录电路板累计上电时间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蓝牙的公共自行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