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南方一年两造水田的稻‑鳖‑鱼‑鸭四位一体生态共生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92530.6 申请日: 2016-12-21
公开(公告)号: CN106688750A 公开(公告)日: 2017-05-24
发明(设计)人: 徐建欣;杨洁;江汉青;李端奇;谢江辉;窦美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K61/10;A01K67/02
代理公司: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58 代理人: 刘永会
地址: 524013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适于 南方 一年 两造 水田 鸭四位 一体 生态 共生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高效生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适于南方一年两造水田的稻-鳖-鱼-鸭四位一体生态共生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的浅水环境可为鱼、鳖、鸭等生物提供栖息地,利用稻田养殖生物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具有1200年历史的稻田养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水稻和水生生物的相互作用和生态过程的优化,水稻和水生生物之间的互补利用资源,使得水稻生产系统变得更加“干净”,农业生产面临污染的风险和压力得到不断缓解,农业生产过程中能量消耗,也因降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大大减少。由于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组分的保留,稻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因此,稻田养殖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

“稻田养鳖”是利用鳖的杂食性及昼夜不息的活动习性,为稻田除草、治虫、驱虫、肥田,同时稻田为鳖提供活动、休息、避暑场所和充足的水与丰富的食物,稻、鳖两者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养鳖可以增加水田肥力,种稻可以改良鳖池底质,共生后鳖、稻的病虫害减少,生态效益十分明显;稻田养鳖,鳖池种稻,不施肥、不用药,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使稻谷产量增加,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田养鸭”作为传统的生态农业类型,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历史悠久,有史可载,可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大概在六百年前,“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被运用到稻田治理上,以克蟛蜞、蝗虫等有害生物。据《广东新语》所载,稻田有蟛蜞之害,鸭可治之。稻田养鸭就是利用鸭喜欢在水里活动的生理特性,将鸭放入稻田养殖。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既可避免稻田施用农药,减少稻田农药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省了成本,生产出的粮食属无公害食品,同时又育肥了鸭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极显著。

上述三种稻田共生方法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相较于本发明存在共生对象单一,稻田生态空间利用率低,综合经济效益不高等缺点,且难以形成真正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成产模式。例如,鳖、鱼、鸭均可捕食田间有害生物,但由于它们各自食性的生物学差异,必然造成单一共生模式下部分田间有害生物由于不属于某一共生对象的摄食范围而存留在田内危害水稻生长。且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存在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农田生态环境受破坏严重且经济效益普遍偏低的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长此以往必将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探索一种节能高效、生态环保、效益显著的稻田生产方式便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适于南方一年两造水田的稻-鳖-鱼-鸭四位一体生态共生生产方法,由于共生对象多样,对于田间有害生物的防控具有更大的广谱性,且最大化地利用稻田生态空间,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与淡水资源。上述单一共生生产方法多针对一季稻区设计而来,而本发明专门为南方双季稻区量身定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针对性,且在系统结构与实施管理等方面与其它稻田养殖模式具有明显区别。

本发明的技术目标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于南方一年两造水田的稻-鳖-鱼-鸭四位一体生态共生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包括1)基地选择和共生田构建;2)共生田消毒;3)水稻种植;4)共生对象:鳖-鱼-鸭-的饲养;5)病虫害防控;6)适时收获,六个部分;每部分具体为,

1.基地选择和共生田构建

选择水源条件好、水质清新、水流通畅、无污染、排灌方便、土质良好、土地平整的水稻田面积为5-10亩作为一个稻-鳖-鱼-鸭共生田。然后在选好的田地四周用砖块或石棉瓦建造地基50±5cm、高出地面50±5cm的围墙,并建好进水闸口和排水闸口及防逃设施。在稻田四周开设上边3.0±0.5m、下边2.0±0.5m、深1.0~1.5m的倒梯形养殖沟(养殖沟水面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3%),作为共生对象(鳖、鱼、鸭)生活与休息的场所。最后利用开设养殖沟挖出的土方在稻田四周垒设高30±5cm、下边80±5cm、上边50±5cm的梯形小田埂便于工作人员投放饵料及检查田间情况亦便于分别控制稻田与养殖沟内的水位,在稻田中间位置垒设高50±5cm、下边3±0.5m、上边2±0.5m的梯形大田埂便于修建鸭舍,供共生鸭育雏以及半成鸭的遮阳避雨。

2.共生田消毒

在年底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整个共养田消毒处理,施用生石灰1500±100kg·hm-2,杀灭共养田内有害病源菌。

3.水稻种植

⑴品种选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2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