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鳢的高效催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5347.1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陈昆慈;朱新平;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刘艳丽 |
地址: | 5103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高效 催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鳢的高效催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亲鱼;(2)母本催产;(3)父本催产;采用该催产方法,父本乌鳢可连续催产4~5次,平均产卵率到85%以上、受精率75%以上,母本伤残率降低到1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交鳢繁殖中的高效催产方法。
背景技术
鳢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优质经济鱼类,具有骨刺少、肉鲜嫩、营养丰富的特点,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易于加工,是我国重要水产品之一,全国年产量超过51万吨,是我国第八大淡水养殖品种。
我国鳢主要品种有乌鳢和斑鳢,但养殖主要以乌鳢和杂交鳢为主。目前我国江南及华南地区主要养殖为杂交鳢。以斑鳢为母本、乌鳢为父本的斑乌杂交鳢是目前养殖量较大的品种。斑鳢和乌鳢两者体型差异较大,生产中使用的父本乌鳢个体大,体重1kg以上,而母本斑鳢个体小,多为0.5kg。在实际繁殖过程中,乌鳢发情时追咬斑鳢,多数斑鳢亲鱼繁殖后受伤严重,不能继续存活,而且产卵率仅70%,受精率60%左右,亲本利用率极低。多数繁殖场需要保有较大规模亲鱼群体以满足苗种生产需求。另外乌鳢雄鱼可以多次发情,生产中每条雄性亲鱼可以连续催产3~4次,但一般初次催产受精率都较低,仅30%左右,第2~3次受精率才提高到7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鳢的高效催产方法,采用该催产方法,父本乌鳢连续催产次数增多,平均产卵率和受精率提高,母本伤残率降低。
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分析杂交鳢繁殖过程中的问题,推测斑鳢亲鱼繁殖后受伤严重是因为乌鳢发情过早,斑鳢未发情而不产卵,导致乌鳢不断拍打追咬斑鳢,从而导致受伤且产卵率和受精率都较低。而这可能也是乌鳢初次催产受精低的原因。根据以上推测,本申请发明人对催产中亲本的催产药物的使用进行了反复试验和优化,以达到最高产卵率、受精率,同时有效减少斑鳢受伤、提高乌鳢使用次数。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杂交鳢的高效催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亲鱼
杂交鳢母本选择1冬龄及以上的雌性斑鳢,体重0.5kg以上,父本选择1冬龄及以上的雄性乌鳢,体重1kg以上;
(2)母本催产
母本催产采用两针注射法,第一针使用4μg/kgLRH-A2第二针在第一针注射后12~16h,使用800IU/kg HCG和12μg/kg LRH-A2,第二针注射后即将母本放入产卵箱中;
(3)父本催产
同一父本能多次重复催产,并每次与新的母本1:1配对繁殖,随着催产次数的增加,所需激素HCG的剂量和配对时间均要变化,初次催产时HCG的剂量为120IU/kg,时间比雌鱼催产推迟6小时,随着催产次数的增加,激素剂量随之增加,而推迟时间逐次减少,整个过程LRH-A2用量保持不变。
在上述杂交鳢的高效催产方法中:
步骤(2)中第一针和第二针均于背鳍基部进行肌肉注射。
步骤(3)中同一父本能重复催产4~5次,每次催产后均与新的母本配对繁殖,当受精率低于50%或亲鱼活力显著降低时即停止使用。
步骤(3)中父本5次重复催产的剂量和与母本催产间隔时间如下:
。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本发明中的催产方法,父本乌鳢可连续催产4~5次,平均产卵率到85%以上、受精率75%以上,母本伤残率降低到10%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5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雌性黄颡和雄性江黄颡杂交子代畸形鱼苗的剔除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两用气动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