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竖炉炉口粉尘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5510.4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冀阳;杨鑫;翟建民;李群东;闻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浙江)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郑汉康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炉 收集袋 炉口 收集管 粉尘收集装置 冷却装置 抽风机 铜粉 抽风 气体携带 直接排放 沉淀的 金属料 气体量 吹出 负压 加工 冷却 取出 排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炉炉口粉尘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竖炉炉口吹出的气体携带铜粉,造成环境污染的缺陷,包括与竖炉炉口相连的收集管,设置于收集管内的抽风机,连接收集管末端的收集袋,设置于收集袋内的冷却装置。收集管连接竖炉炉口,避免气体从炉口直接排放,抽风机抽风,使得收集管内产生负压可以吸取竖炉的气体,收集袋用于收集竖炉排放的气体,收集袋内的冷却装置可以冷却收集袋内收集的气体,从而缩小收集袋内的气体体积,从而使得收集袋能收集的气体量增大,进而可以一直持续到竖炉完成一炉加工,竖炉加工后再将收集袋内沉淀的铜粉取出,避免金属料流失,其余气体可以后续再进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尘收集装置,尤其是一种竖炉炉口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竖炉,常用于焙烧冶金球团。包括高炉、炼铜、炼锌和炼铅用的鼓风炉、化铁用的冲天炉等。
炼铜的竖炉在正常生产的时候,会从炉口吹出很多的铜粉,如果不将这些铜粉进行处理,一个会严重污染环境,铜粉随空气飘荡,二是铜粉吹出后造成金属料流失,损失比较严重。
因此,亟需一种装置,将竖炉炉口吹出的粉尘进行收集并将空气与铜粉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竖炉炉口吹出的气体携带铜粉,造成环境污染的缺陷,提供一种竖炉炉口粉尘收集装置,能收集竖炉炉口吹出的气体,避免气体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本发明还解决了现有的竖炉炉口吹出的气体携带铜粉,直接排放后造成金属料流失的缺陷,提供一种竖炉炉口粉尘收集装置,能收集竖炉炉口吹出的气体,并将铜粉分离,避免金属料流失造成损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炉炉口粉尘收集装置,包括与竖炉炉口相连的收集管,设置于收集管内的抽风机,连接收集管末端的收集袋,设置于收集袋内的冷却装置。收集管连接竖炉炉口,避免气体从炉口直接排放,抽风机抽风,使得收集管内产生负压可以吸取竖炉的气体,收集袋用于收集竖炉排放的气体,收集袋内的冷却装置可以冷却收集袋内收集的气体,从而缩小收集袋内的气体体积,从而使得收集袋能收集的气体量增大,进而可以一直持续到竖炉完成一炉加工,竖炉加工后再将收集袋内沉淀的铜粉取出,避免金属料流失,其余气体可以后续再进行处理。
作为优选,收集袋为密闭形弹性袋。弹性结构使得收集袋自身能扩张体积。
作为优选,收集袋的底部设置有铜粉收集口,铜粉收集口处设置有封盖。
作为优选,收集袋具有一个出口,出口连接有水箱,出口处设置有截止阀,截止阀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收集袋内靠近出口的位置。收集袋内的气体通过水箱可以将气体携带的铜粉沉淀,铜粉收集更加便利。
作为优选,水箱内装有水,收集袋的出口连接到水箱的侧壁底部位置,水箱侧壁设置有排水孔。
作为优选,收集袋为圆柱形,冷却装置为螺旋形布置的冷却管,冷却管螺旋的轴线处于收集袋圆柱的轴线处,冷却管内通有冷却介质。
作为优选,收集袋与收集管之间为可拆式连接。
作为优选,收集袋连接有多级折叠袋,每一级折叠袋打开口处设置有压力开关。根据收集袋内气体的压力,可以打开下一级折叠袋,从而以多袋的形式扩张收集袋的收集能力。
作为优选,折叠袋与收集袋之间、折叠袋与折叠袋之间均为可拆式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收集管连接竖炉炉口,避免气体从炉口直接排放,抽风机抽风,使得收集管内产生负压可以吸取竖炉的气体,收集袋用于收集竖炉排放的气体,收集袋内的冷却装置可以冷却收集袋内收集的气体,从而缩小收集袋内的气体体积,从而使得收集袋能收集的气体量增大,进而可以一直持续到竖炉完成一炉加工,竖炉加工后再将收集袋内沉淀的铜粉取出,避免金属料流失,其余气体可以后续再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浙江)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浙江)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5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