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RTSP转换为对象存储的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5750.4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7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张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曾军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tsp 转换 对象 存储 方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RTSP转换为对象存储的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媒体数据源、处理服务器、流媒体客户端和对象存储;流媒体数据源连接处理服务器、流媒体客户端和对象存储,处理服务器连接对象存储和流媒体客户端,流媒体客户端连接对象存储。优点是:对象存储过程中对媒体数据进行优化,加入通道号或者索引提高数据读取性能;使用缓存处理数据对IO进行合并操作,避免频繁写盘,延长底层存储介质寿命并提高写入性能;客户端在读取数据时优先在所有客户端缓存中查找,未命中再向对象存储请求,能够提高读取效率进而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端的播放、拖放等操作,并降低了读操作对后端对象存储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媒体数据存储,尤其涉及将RTSP流媒体转换为对象存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简写RTP)是一个网络传输协议,详细说明了在互联网上传递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RT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系统(配合RTSP协议)。
安全实时传输协议(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SRTP)是在实时传输协议(RTP)基础上所定义的一个协议,旨在为单播和多播应用程序中的实时传输协议的数据提供加密、消息认证、完整性保证和重放保护。
媒体业务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业务,流媒体业务利用流式传输技术,在包交换网络上传输多媒体内容数据,例如视频、音频等数据。流式传输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将连续的视频和音频数据经过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这样,用户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和收听,而不需要在整个文件下载到使用的用户终端后才可以观看和收听。
传统的流媒体系统基于C/S(client/server)模式,所有的客户端都要从流媒体服务器获取其所需要的流媒体资源,因此对流媒体的性能要求很高,并且其支撑的客户端数量也很有限。
目前现有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流媒体系统是基于P2P技术的,大大降低了所述对象存储的计算压力和带宽占用。
对象存储相对于NAS、SAN等传统的存储方式,在可扩展行、安全性、高可用性、经济性等方便都有较大优势;主流的云存储几乎全部建立在对象存储的基础上。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RFC2326,实时流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体系中的一个应用层协议,由哥伦比亚大学、网景和RealNetworks公司提交的IETF RFC标准。该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UDP完成数据传输。HTTP与RTSP相比,HTTP请求由客户机发出,服务器作出响应;使用RTSP时,客户机和服务器都可以发出请求,即RTSP可以是双向的。RTSP是用来控制声音或影像的多媒体串流协议,并允许同时多个串流需求控制,传输时所用的网络通讯协定并不在其定义的范围内,服务器端可以自行选择使用TCP或UDP来传送串流内容,它的语法和运作跟HTTP 1.1类似,但并不特别强调时间同步,所以比较能容忍网络延迟。而前面提到的允许同时多个串流需求控制(Multicast),除了可以降低服务器端的网络用量,更进而支持多方视讯会议(Video Conference)。因为与HTTP1.1的运作方式相似,所以代理服务器〈Proxy〉的快取功能〈Cache〉也同样适用于RTSP,并因RTSP具有重新导向功能,可视实际负载情况来转换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以避免过大的负载集中于同一服务器而造成延迟。
该协议用于C/S模型,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和协商实时流会话。
实时流协议(RTSP)是应用级协议,控制实时数据的发送。RTSP提供了一个可扩展框架,使实时数据,如音频与视频的受控点播成为可能。数据源包括现场数据与存储在剪辑中数据。该协议目的在于控制多个数据发送连接,为选择发送通道,如UDP、组播UDP与TCP,提供途径,并为选择基于RTP上发送机制提供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5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现实场景的VR通讯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用户识别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