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6867.4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刚;李坤;卢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F15/00;C05F11/08;C12R1/12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徐剑兵 |
地址: | 351162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枯草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保藏于CCTCC,保藏号为CCTCC M 2016443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在微好氧环境中具有较强产酶能力,脂肪酶的活性较强。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在有机肥发酵上能降低氨气的挥发,保护肥效的作用;在养殖场除臭抑菌应用上,可减少大肠菌群的数量,强烈抑制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调整环境生态平衡,有益养殖环境健康。在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应用中,可有效分解油脂,减少臭气的排放。在生物发酵床应用上,可做到使得猪粪分解更为彻底,散发的氨气等有害气体减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在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此菌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与其调节机制研究较清楚。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故名。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多功能的微生物,目前在有机肥发酵或发酵床制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但并非所有的枯草芽孢杆菌株在以上领域是有效的。
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自然堆肥发酵过程长,而且在堆积发酵过程中,温度升高,pH升高,容易造成氨气溢出,总氮减少,以NH3形式挥发损失的氮含量有时高达氮损失总量的92%,需要解决氨气的挥发问题,减少氮的损失,保护肥效。
我国是牲畜养殖大国,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由于牲畜饲料基数大,每天因自然死亡和病害死亡的牲畜数量相当庞大。根据动物死亡原因,动物尸体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淘汰或自然死亡,病害死亡两种形式。自然死亡淘汰危害较小,因疫病死亡的动物尸体不当处理不但对水源、土壤、大气污染严重,还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蔓延。患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具有强传染性的染疫动物尸体,甚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传统的动物死尸处理主要有填埋法、消毒法、焚烧法、化制法、生物降解法(发酵法)。其中,利用生物降解法处理动物尸体,但处理尸体的时间过长,处理过程有恶臭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筛选和验证,提供了一种在微好氧环境中具有较强产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该枯草芽孢杆菌株制剂和含有其成分的组合物,可有效运用于有机肥发酵、病死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生物发酵床。
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3号,Bacillus Subtilis 3号;保藏编号为:CCTCC M2016443,保藏日期为:2016年9月1日的枯草芽孢杆菌。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在微好氧环境中有较强的产酶能力,所产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的活力较强。
为达到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保藏于CCTCC,保藏号为CCTCC M2016443的枯草芽孢杆菌在有机肥发酵上的应用。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在有机肥的后熟阶段中大量繁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繁殖,同时可减少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氨气排放量,保护肥效。
为达到本发明的第三个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有机肥发酵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中含有保藏于CCTCC,保藏号为CCTCC M 2016443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有效成分。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在有机肥的后熟阶段中大量繁殖,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繁殖。同时可减少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氨气排放量,保护肥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68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