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与统计相结合绘制动态控制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7175.1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斌;曾鹏;尚文利;郑东梁;李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控制图 泵效 绘制 生产状况 油井 统计 油田 沉没压力 方式确定 工作制度 供液能力 管理水平 生产数据 实时更新 沉没度 抽油机 断脱 下泵 自喷 更新 优化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统计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绘制动态控制图,首先通过基于油井的下泵深度、含水量等油田具体生产数据、以计算的方式确定动态控制图的理论泵效上限、理论泵效下限、理论泵效线及最低自喷沉没压力界限。然后以统计的方式,通过计算沉没度与泵效分别确定供液能力界限线、杆断脱漏失线、合理泵效界限线。本发明由于基于统计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油田、油井的不同生产状况,使动态控制图的界限更精确,动态控制图的绘制精度更高,另一方面,本方法绘制的动态控制图,可以定期进行更新重绘,能够保证动态控制图的实时更新,可以实时掌握每口井的生产状况,优化工作制度,提高抽油机管理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动态控制图绘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计算与统计相结合绘制动态控制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是宏观管理抽油机井的工具和手段,它直观的反映了抽油机井供排协调关系,把地层的供液能力同抽油泵的排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动态控制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参数偏大区、断脱漏失区、合理区、参数偏小区和待落实区。表现在具体参数上就是地层的沉没压力同抽油井泵效之间的协调关系,被广泛的应用在抽油机井的生产管理和方案设计上。
目前,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是以小队为单位绘制的,这种绘制方法仅从地面的油井所属上予以划分,未详细考虑开采层位、地层压力、流体物性、油井参数等情况的差异性,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现有合理泵效界限的确定并没有分区块的进行考虑,而是统一的界定为9.9%,过于笼统。同时供液能力界限是在合理泵效界限已知的情况下,反推得到的,所以供液能力界限的确定也缺少针对性。另外,当动态控制图一旦绘制出来,不会根据油田数据的改变重新绘制动态控制图。因此,随着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区域界限无法满足精细管理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计算和统计的绘制动态控制图方法,通过计算与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对动态控制图中曲线的绘制进行了定量的解释与定性的分析,对动态控制图中的区域界线进行了修正和调整,从而提高了动态控制图的绘制精度,使动态控制图更具指导意义。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统计与计算相结合绘制动态控制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油田生产数据确定动态控制图的理论泵效线a、理论泵效上限b、理论泵效下限c及供液能力界限线d;
根据抽油井的沉没压力与泵效,以统计的方式确定杆断脱漏失线g、合理泵效界限线e、最低自喷流压界限线f;
表示泵效的横轴、表示沉没压力的纵轴以及上述各线构成动态控制图。
由e、f与动态控制图的横、纵坐标轴构成的封闭区域为参数偏大区;由g、d与动态控制图的边框构成的封闭区域为参数偏小区;由g、c、f与动态控制图的纵坐标轴、边框构成的封闭区域为段脱漏失区;由b、d与动态控制图的横、坐标轴、边框构成的封闭区域为待落实区;e、b、d、c构成的封闭区域为合理区。
确定动态控制图的理论泵效线a、理论泵效上限b、理论泵效下限c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油田生产数据中各类参数的最大值,采用泵效计算公式得到沉没压力-泵效曲线,即为动态控制图中的理论泵效上限b;
根据油田生产数据中各类参数的最小值,采用泵效计算公式得到沉没压力-泵效曲线,即为动态控制图中的理论泵效下限c;
根据油田生产数据中各类参数的平均值,采用泵效计算公式得到沉没压力-泵效曲线,即为动态控制图中的理论泵效线a。
泵效计算公式如下:
η=η1·η2·η3·η4·η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7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