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形钢壳电池及其集合成电池系统的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7696.7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军;张青青;周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泰能高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H01M2/06;H01M2/04;H01M2/10;H01M2/12;H01M10/613;H01M10/655;H01M10/2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电池 及其 集合 系统 模组 | ||
1.一种方形钢壳电池及其集合成电池系统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极组(1)、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引出端(4)、电池壳(5)、电池盖(6)、侧支架(7)和隔珊(8),所述电芯极组(1)设置在电池壳(5)的内部,电芯极组(1)两侧设置有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上设置有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中部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处焊接有引出端(4);所述电池壳(5)两侧盖设有电池盖(6);所述侧支架(7)之间设置有隔珊(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钢壳电池及其集合成电池系统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极组(1)与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通过激光焊接进行连接,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的数量为2-6片,数量为偶数,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的高度为25-35mm,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宽度为20-60mm,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的厚度为1.0-3.0mm,相邻的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之间的间距为20-30mm;所述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的数量为1-3片,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与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之间通过激光焊接相连接,焊接点距离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一端的距离为40-60mm,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的高度为50-70mm,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的宽度为20-60mm,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的厚度为1.5-3.0mm,所述一级内连接导流片(2)与二级内连接导流片(3)的形状均为〕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钢壳电池及其集合成电池系统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5)壳体厚度为0.5-0.8mm,电池壳(5)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51),加强筋(51)的形状为U形,加强筋(51)的长度为15-25mm,加强筋(51)的宽度为30-60mm,加强筋(51)的高度为3-5mm,加强筋(51)板厚0.6-0.8mm,电池壳(5)的一侧还设置有安全爆破口(52)和安全阀(53),安全爆破口(52)呈+形,安全爆破口(52)的厚度为0.2-0.25mm,承受压力不大于2.5MPa,安全阀(53)由安全阀定位片(531)和安全阀防堵帽(532)构成,安全阀防堵帽(532)设置在安全阀定位片(531)下侧,安全阀定位片(531)长度为25-30mm,安全阀定位片(531)的宽度为15-25mm,安全阀定位片(531)的高度为5-7mm,安全阀定位片(531)材料厚度为2.5-3.5mm,安全阀防堵帽(532)长度为25-30mm,安全阀防堵帽(532)的宽度为15-25mm,安全阀防堵帽(532)的高度为5-7mm,安全阀防堵帽(532)材料厚度为0.6-1.0mm,安全阀防堵帽(532)形状呈倒几字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钢壳电池及其集合成电池系统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6)的外侧设置有加强折板(61),加强折板(61)之间设置有引出端孔(63),引出端孔(63)的数量为2个,电池盖(6)上还设置有方向标识(62),电池盖(6)的材料厚度为0.5-0.8mm,电池盖(6)四周设置的外翻边缘高度为3-4mm,加强折板(61)呈几字形,加强折板(61)的长度为25-30mm,加强折板(61)的宽度为30-60mm,加强折板(61)的高度为5-10mm,加强折板(61)的材料厚度为0.6-0.8mm,加强折板(61)的距离为20-30mm,加强折板(61)距离电池盖(6)边缘的距离为20-30mm,两个引出端孔(63)之间的间距为55-65mm,方向标识(62)为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直径为5-7mm,圆形凹槽的深度为0.1-0.2mm,方向标识(62)距离电池盖(6)一端的距离为10-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钢壳电池及其集合成电池系统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珊(8)由宽隔珊(81)和窄隔珊(82)组成,窄隔珊(82)位于宽隔珊(81)两旁,宽隔珊(81)的宽度为60-80mm,宽隔珊(81)厚度为6-10mm,宽隔珊(81)的高度为120-260mm,窄隔珊(82)的宽度为30-40mm,窄隔珊(82)的厚度为6-10mm,窄隔珊(82)的高度为120-260mm,侧支架(7)和隔珊(8)的材料为PP、PE或PA中的一种,侧支架(7)和隔珊(8)的材料中还加入5-15%的玻纤改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泰能高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泰能高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76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