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波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9339.4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高硕;崔霈文;展中华;高志刚;张玉魁;陈懿;陈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0 | 分类号: | H04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波 数据发送单元 数据接收单元 原始信息 发送 数据编码单元 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解码单元 解码 发送单元 接收数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声波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发送单元,其用于利用声波将经过数据编码单元进行编码的原始信息发送至数据接收单元;数据接收单元,其用于接收数据发送单元发送的声波,并将声波经过数据解码单元进行解码后获得数据发送单元发送的原始信息;数据编码单元,其用于对数据发送单元要发送的原始信息进行编码;以及数据解码单元,其用于对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的声波进行解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交换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声波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信息技术和通信系统中,通常把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受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要传播信息就离不开载体。常见的载体有电缆、光纤等。这些载体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默默的为我们的生活传递着各种信息。
然而,上述载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实物连接。这就为信息传播增加了一些限制。为了实现信息的传输,必须在信息发送方和接收方中间假设线缆等实物,比如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的网线等。如何通过非实物载体进行信息通讯是本发明试图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波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发送单元,其用于利用声波将经过数据编码单元进行编码的原始信息发送至数据接收单元;
数据接收单元,其用于接收数据发送单元发送的声波,并将声波经过数据解码单元进行解码后获得数据发送单元发送的原始信息;
数据编码单元,其用于对数据发送单元要发送的原始信息进行编码;以及
数据解码单元,其用于对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的声波进行解码。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编码单元和数据解码单元采用声波频率进行编码和解码。比如要编码ASIIC表,就有0x00~0x7F共128种信息需要编码。从声波100Hz开始,每递增100Hz表示下一个编码信息,即0x0对应100Hz,0x1对应200Hz……127对应12800Hz。每个码的时长可以约定为一个固定值,比如50ms,即50ms之后的频率代表下一个编码。发送方按照这种规则编码后,以声波的形式将信息发送出去。接收方接收声波,按照对应的算法将信息还原,就能得到原始的ASIIC值。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接收单元。当数据发送单元发送一次声波时,允许多个数据接收单元同时接收,实现一对多的传输。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这种一对多的声波传输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信息传输速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波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编码单元对需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
数据发送单元利用声波将经过编码的信息发送至数据接收单元;
数据解码单元对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的声波进行解码,获得数据发送单元发送的原始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编码单元和数据解码单元采用声波频率进行编码和解码。实践中,可利用声波频率对ASIIC表进行编码和解码,其中,从声波100Hz开始,每递增100Hz表示一个编码信息,所述对应关系是ASIIC表的0x0至0x7F对应声波频率100至12800Hz。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多个数据接收单元同时接收一个数据发送单元发送的声波。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或者不同种类的设备之间利用声波进行数据传输。声波收发设备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手机、监控摄像头、车载音箱等。声波传输方法和操作系统无关,故该方法可以做到跨操作系统甚至跨设备种类通信。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声波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利用声波进行数据传输,去掉了实物连接,简化了信息通道建立的过程和时间,只要不是真空环境,就能传输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数据传输的实现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9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