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动器悬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3606.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2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雄;胡文骁;周俊;李申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H02K33/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冯瑞;杨慧林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动器 悬挂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动器悬挂装置,包括底座、上端盖、活动部件以及驱动部件,活动部件分别设有穿接部件、支撑部件及导向部件,支撑部件采用板式复合弹簧,板式复合弹簧包括连接板、连接衬套以及橡胶板,连接板和连接衬套为金属材质,连接板设有中部通孔,连接衬套同轴设置在中部通孔中,橡胶板硫化成型于连接板的内侧边和连接衬套的外壁之间,连接板与底座连接,连接衬套与穿接部件连接,连接衬套与橡胶板悬空设置。由于橡胶材料可实现低动态刚度高静态刚度,因此提高了作动器悬挂装置的轴向刚度,由于其轴向刚度高,因此,可只在底座与活动部件之间设置支撑部件,因此,其轴向高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减,提高了其安装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动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动器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们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振动与噪声,由于机械传动、电场感应、自然界影响等都会造成设备的振动,而振动又会产生各种噪声,会对设备的安全性和环境的舒适性造成破坏。为了减小振动和降低噪声,在设备上采取了隔震和避震的方法来降低振动量级,而通常隔震和避震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振动幅值,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简称减振降噪。
目前减振分为被动减振和主动减振,被动减振是利用材料的阻尼特性来实现,是一种开环形式,减振效果的好坏由材料的结构和特性来决定,通常对高频的振动比较有效,对300Hz以下的中低频减振效果不明显;主动减振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来实现减振的,通过采集振动源、运算、发出指令、施加反向力来实现减振,是一个闭环控制过程,对全频段都有效果,特别是对低频段减振效果比较明显,可弥补被动减振的不足。在主动减振系统中产生反作用力的部件称为作动器,作动器是减振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减振系统的效果。
参见图1,为改进前的作动器悬挂装置,包括底座110、上端盖120、活动部件210、支撑部件220、导向部件230以及驱动部件300,支撑部件220沿竖直方向弹性支撑活动部件210,导向部件230沿竖直方向导向活动部件210,活动部件210通过支撑部件220传力至底座110上,驱动部件300传力至底座110上。其中,活动部件210构成一磁路系统,同步产生驱动驱动部件300振动的作用力和驱动其自身振动的反作用力,支撑部件220采用四组螺旋弹簧,四组螺旋弹簧分别支撑连接于活动部件210与底座110和上端盖120之间,导向部件230采用导向轴,导向轴的下端通过螺栓与底座110连接,导向轴的上端通过螺栓与上端盖120连接,驱动部件300采用线圈组件,包括驱动线圈和不锈钢的线圈骨架。
作动器的底座110安装到控制机械上,作动器的驱动线圈连接外部的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输出电流到驱动线圈,当驱动线圈中通有交变电流时,电磁作用对驱动线圈产生电磁力,因为驱动线圈固定在线圈骨架,因此电磁力通过线圈骨架传递到底座110,同时驱动线圈会对活动部件210产生反作用力,使活动部件210产生往复运动,往复运动会使支撑部件220产生回复力传递到底座110,两个力的合力即为输出力,需要同时使用4组螺旋弹簧,一致性难以得到非常可靠地保证,而且占用空间大,低频时易产生噪音,因此开发出一种结构紧凑、轴向刚度高并且寿命长的作动器来提高减振系统的减振效率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作动器悬挂装置,其支撑部件采用板式复合弹簧,并且近设置在底座与活动部件之间,作动器结构紧凑、轴向刚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3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