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和控制空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6621.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6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吉言;李相虎;金柱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6;F24F11/88;F24F11/871;F24F11/83;F24F5/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浴月;李玉锁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和 控制 空调 方法 | ||
提供了一种空调和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通过驱动压缩机来激活制冷循环;当激活制冷循环时,检测高压和低压;基于检测到的制冷循环的高压或低压来调节压缩机的操作频率;通过负荷检测单元确定内部空间的电流负荷;通过将电流负荷与参考负荷进行比较来确定内部空间的负荷水平;以及基于确定出的负荷水平来确定压缩机的操作频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文本涉及一种空调和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指调节室内温度以使室内空气环境舒适的装置。
空调包括布置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和将制冷剂供给到室内单元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可以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室内单元。
通过将制冷剂供给到室内单元,可以控制空调在空气冷却操作模式或空气加热操作模式下操作。空气冷却操作或空气加热操作根据使制冷剂循环的流动剂的流动,空调在空气冷却操作模式或空气加热操作模式下操作。
关于传统的空调,压缩机在无室内空间的负荷的情况下以先前设定的操作频率进行驱动,从而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到设定温度。因此,室内空间的负荷可以基于室内空间的尺寸或建筑物的隔热来确定。例如,当室内空间的尺寸大或建筑物的隔热低时,室内的负荷高,当室内空间的尺寸小或建筑物的隔热高时,室内空间的负荷低。
当传统的空调在室内空间的负荷高的情形下操作时,空气冷却性能或空气加热性能减小,这是成问题的。即,空气冷却或空气加热未快速地进行,并且用户可以认识到空调的性能弱,因此降低了空调的可靠性。
或者,当传统的空调在室内空间的负荷低的情形下操作时,室内空间的温度快速地达到设定温度,这是成问题的,因为热被频繁地打开/关闭。即,当室内空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压缩机会被关闭或会在低操作频率下被驱动。当室内空间的温度变成远离设定温度时,压缩机再次在高频率下被驱动。以上操作重复地进行,这是成问题的,因为其导致功率消耗增加。
在第10-2011-0009927号韩国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传统的空调的示例。该申请公开了这样的技术,该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相对于多个室内单元输入室内单元的效能分布(capability distribution)的操作单元,并允许用户改变每个室内单元的效能,因此防止特定室内空间中的弱空气冷却或强空气冷却,并根据用户的期望实现快速的空气冷却或缓慢的空气冷却。然而,在没有用户对于室内负荷的确定的情况下,空调需要通过空调自身来检测室内负荷并基于与检测到的负荷有关的信息来执行适当的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室内空间的负荷并积极地执行控制的空调和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
根据实施例,一种控制空调的方法包括:通过驱动压缩机来激活制冷循环;当激活制冷循环时,检测高压和低压;基于检测到的制冷循环的高压或低压来调节压缩机的操作频率;通过负荷检测单元确定室内空间的电流负荷;通过将电流负荷与参考负荷进行比较来确定室内空间的负荷水平;以及基于确定出的负荷水平来确定压缩机的操作频率,其中,负荷检测单元包括被配置为检测压缩机的操作频率的频率检测单元和被配置为基于制冷循环的激活所发生的电流消耗和功率消耗的功率检测单元。
负荷水平可以包括电流负荷等于或大于参考负荷的高负荷和电流负荷小于参考负荷的低负荷。
参考负荷可以是与压缩机的操作频率的增加速率是第一设定增加速率的情况或功率消耗或电流消耗的增加速率是第二设定增加速率的情况对应的负荷。
当确定出压缩机的操作频率的增加速率大于第一设定增加速率时或当功率消耗或电流消耗的增加速率大于第二设定增加速率时,电流负荷可以被确定为高负荷。
当电流负荷被确定为高负荷时,基于映射到压缩机的操作频率的信息,可以将压缩机的操作频率设定为第一操作频率。
第一操作频率可以包括压缩机的最大操作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6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