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460.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蒋思宏;周建军;郑朝前;王文平;任兵;邓涛;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祐樘(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4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设备,包括极片释放部、导片架、极群盒部、极群组下压部、电池盒传递部、送纸部、电池盒输出部及极群盒顶升部;导片架的入口端与极片释放部的出口端相接,极片释放部包括推片部,所述推片部位于导片架的输出端上,且导片架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极群形成盒;所述极群盒部上设置有多个极群槽,所述极群槽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的出口端相接;所述极群组下压部上设置有多个压片,所述电池盒传递部的输出端及电池盒输出部的输入端均与极群盒顶升部相接,且极群盒顶升部位于所述压片的运动轨迹上。本装置不仅可进一步保证铅蓄电池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铅蓄电池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设备。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因其相较于其他新型蓄电池,如锂电池,以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仍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如运用于汽车上的蓄电池。铅蓄电池为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铅蓄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铅蓄电池。
以上铅基板栅即为所谓的正负极片,以上正负极片为铅蓄电池中的核心元件,其质量及装配精度,直接影响铅蓄电池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片制造完成后,一般要经过对正极片隔膜纸包覆、正负极片间隔层叠得到极群、将极群按照一定的方式置入电池组中、连接极群及封装等工序。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各部件的装配对手工操作的依赖性大,铅蓄电池生产劳动强度大、同时装配质量不便于控制,进一步完善铅蓄电池制造的制造工艺,实现铅蓄电池生产的机械化、系统化生产,无疑会降低铅蓄电池的制造成本,利于铅蓄电池的质量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铅蓄电池各部件的装配对手工操作的依赖性大,铅蓄电池生产劳动强度大、同时装配质量不便于控制,进一步完善铅蓄电池制造的制造工艺,实现铅蓄电池生产的机械化、系统化生产,无疑会降低铅蓄电池的制造成本,利于铅蓄电池的质量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设备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铅酸电池包片及入盒设备,包括极片释放部、导片架、极群盒部、极群组下压部、电池盒传递部、送纸部、电池盒输出部及极群盒顶升部;
所述极片释放部用于交替输出单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导片架用于传递正、负极片,导片架的入口端与极片释放部的出口端相接,极片释放部包括推片部,所述推片部位于导片架的输出端上,且导片架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极群形成盒;所述极群盒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极群的极群槽,所述极群槽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的出口端相接;所述极群组下压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向极群槽中极群施加压应力的压片,所述电池盒传递部的输出端及电池盒输出部的输入端均与极群盒顶升部相接,且极群盒顶升部位于所述压片的运动轨迹上,送纸部用于向导片架的末端输出隔膜纸。
具体的,设置的极片释放部用于向导片架中交替的输入单块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在导片架作为极片释放部与极群盒部之间正极片和负极片的传送通道,同时在导片架的出口端通过设置极群形成盒,正极片和负极片依次输出后,在推片部的作用下得到正极片与负极片间隔堆垒的极群,由于极群槽的入口端与极群形成盒的出口端相接,以上极群便可输送至各个极群槽中,在极群组下压部的作用下,可将极群压入由电池盒传递部传送至极群盒顶升部上的电池盒中,同时盛装有极群的电池盒在电池盒输出部的作用下,由本装置中运出,同时在导片架中,可利用导片架中极片的动能,由送纸部向导片架中极片的运动轨迹上输出隔膜纸纸片,在正极片上完成隔膜纸包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祐樘(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祐樘(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4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