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泌抗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单抗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抗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954.5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祥;周雪平;张明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10;G01N33/577;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傅朝栋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抗 杂交瘤细胞株 分泌 检测 间接ELISA效价 传代 大麦黄矮病毒 血清学检测 病毒 病毒粒子 技术支撑 抗体类型 抗原免疫 细胞融合 小麦植物 保藏 灵敏度 腹水 提纯 病叶 稀释 亚类 应用 克隆 筛选 诊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泌抗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单抗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抗的应用。用提纯的大麦黄矮病毒(BYDV)PAV株系病毒粒子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克隆,获得1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BYDV PAV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24G4,其保藏号为CGMCC No.13298。该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抗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到10‑9,抗体类型及亚类为IgG1、kappa链。利用单抗24G4为核心建立检测小麦植物中BYDV PAV的ACP‑ELISA和dot‑ELISA方法,这两种方法检测病叶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81 920和1:1 280倍稀释(w/v,g/mL)。杂交瘤细胞株24G4及其单抗的获得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该病毒病的检测、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泌抗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单抗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引起的小麦黄矮病(Wheat yellow dwarf disease)是小麦上重要的病毒病害之一。该病害最早由Oswald和Houston于195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麦上发现。目前,小麦黄矮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960年,BYDVs首次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受到BYDVs侵染的小麦一般减产40%,严重的可达70%以上,因此BYDVs又被称为“小麦癌症”、“黄色瘟疫”。自首次发现以来,小麦黄矮病在20世纪60-80年代又大规模爆发流行了数次,给我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重大威胁。
BYDVs在小麦秋苗期和春季返青后均可侵染植株,典型症状是新叶从叶尖开始发黄,植株变矮,叶片颜色为金黄色到鲜黄色,黄化部分约占全叶的1/3-1/2。秋苗期感病的植株矮化明显,分蘖减少,一般不能安全越冬。即使能越冬存活,一般也不能抽穗。穗期感病的植株一般只旗叶发黄,呈鲜黄色,植株矮化不明显,能抽穗,但千粒重减少,根系浅,易拔起。
BYDVs寄主范围较广,目前已知至少可以侵染150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其主要寄主作物既包括小麦、玉米和水稻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也包括大麦、燕麦和黑麦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粮食作物。虽然BYDVs寄主范围广泛,但都集中在单子叶植物范围内,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能够被BYDVs侵染的双子叶植物。根据寄主范围、对寄主的毒性、蚜虫传播特异性与反应类型等特点,Rochow等将美国的BYDVs分为MAV、PAV、RPV、RMV和SGV 5个株系。在中国,周广和等筛选鉴定出了4个BYDVs株系,即PAV、RMV、GPV和GAV。BYDVs属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是一种+ss RNA病毒。病毒粒子由正单链RNA和外壳蛋白组成,呈正二十面体(T=3),无包膜。目前,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关于病毒的分类,BYDVs分布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的2个属8个种,且还有2个种未被划分到属。在10个种中,BYDV PAV、BYDVPAS、BYDV MAV、BYDV ker II和BYDV ker III这5个种属于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原RPV株系被升级为Cereal yellow dwarf virus-RPV(CYDV RPV),并和CYDV RPS和MYDV RMV这2个种一起被划分到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中;另外,BYDV GPV和BYDV SGV两个种未归类。这些引起大麦黄矮病的各种病毒株系间的核酸同源性非常的低,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病毒,由于命名的习惯现在还叫大麦黄矮病毒。
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25种蚜虫可以传播BYDVs。而在中国,禾谷缢管蚜(R.padi)、麦长管蚜(S.avenae)、麦二叉蚜(S.graminum)和玉米蚜(R.maidis)是BYDVs的主要传播介体。BYDVs在蚜虫体内以循回型非增殖方式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橙红光长余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单晶硅平收尾方法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