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程序控制的选矿干排回水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8146.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9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富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富森 |
主分类号: | B03B9/06 | 分类号: | B03B9/06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杨陈凤 |
地址: | 034209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程序控制 选矿 回水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尾矿干排回水时由于矿干排的设备分散且较远,导致回水利用不充分,人力投资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程序控制的选矿干排回水控制方法,在选矿干排系统中外接清水回水系统,选矿干排系统和清水回水系统中设置电控元件,利用远程计算机采集、分析电控单元信号并发出干排系统和清水回水系统设备的启停指令。利用计算机程序调整设备运行数量、设备运转速度等,在保证各水池内液位恒定条件下,使泵、旋流器、震动筛和皮带输送机等均处于高效运转状态,避免因设备空载浪费资源或因超负荷运转损坏设备,实现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程序控制的选矿干排回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尾矿干排是指经选矿流程输出的尾矿浆经多级浓缩后,再经脱水振动筛等高效脱水设备处理,形成含水小、易沉淀固化和利用场地堆存的矿渣,矿渣可以转运至固定地点进行干式堆存。但浓缩及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清水如何回收利用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专利201410234941.1和201520846602.9所述的干排工艺,均未对选矿干排时的回水如何进行有效回收作阐述,且由于矿区操作场地较大,目前尾矿干排的设备分散且较远,少则几公里多则几十公里,每个点都得配备2人值岗,导致用人较多,通讯用对讲机,管理协调困难,经常出现缓冲水池溢流出浪费、或缺水影响下游正常运行,回水利用不充分,清水资源白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尾矿干排回水时由于矿干排的设备分散且较远,导致回水利用不充分,人力投资大等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程序控制的选矿干排回水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计算机程序控制的选矿干排回水控制方法,在选矿干排系统中外接清水回水系统,选矿干排系统和清水回水系统中设置电控元件,利用远程计算机采集、分析电控单元信号并发出干排系统和清水回水系统设备的启停指令。
所述选矿干排系统包括依次远距离连接的深锥、电动阀、旋流器、振动筛和皮带输送机,清水回水系统包括依次远距离连接的排尾缓冲池、排尾泵、尾矿库、若干回水泵、回水缓冲池、回水增压泵和高位水池;
所述深锥底流设有电动阀,并与旋流器入口连接,旋流器底流与振动筛连接,振动筛筛上料与皮带输送机连接,旋流器溢流和振动筛筛下料与排尾缓冲池连接,排尾缓冲池经排尾泵与尾矿库连接,经过尾矿库自然沉淀后的清水,经回水泵与回水缓冲池连接,回水缓冲池经回水增压泵与高位水池连接;
所述深锥的中上部设有溢流浓度检测装置,深锥的中下部设有底流浓度检测装置,电动阀上设有电动阀控制装置,振动筛上设有电机控制装置一,皮带输送机上设有电机控制装置二,排尾泵上设有电机调速电控装置二,各回水泵上分别设有电机调速控制装置三,回水增压泵上设有电机调速电控装置一;
所述溢流浓度检测装置、底流浓度检测装置、电动阀控制装置、电机控制装置一、电机控制装置二、电机调速电控装置二、电机调速控制装置三和电机调速电控装置一均通过传感器由计算机远程控制。
所述排尾缓冲池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一、回水缓冲池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二,高位水池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三,液位检测装置一、液位检测装置二和液位检测装置三均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
所述高位水池与深锥近距离设置,深锥顶部设有与高位水池连通的倾斜向下的自流溜槽。
所述的电动阀、旋流器和振动筛分别至少设置4个,电动阀、旋流器和振动筛一对一连接。
所述高位水池外接有清水泵,清水泵上连接有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的电机控制装置三。
所述尾矿库内设有重漂液位计,重漂液位计包括重漂壳和重漂杆,重漂杆插入式安装于重漂壳内,重漂杆在浮力作用下可沿重漂壳内壁上下移动,重漂壳和重漂杆上安装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信号与远程计算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富森,未经杨富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8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