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8288.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2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彦;张晶;范延江;曾凡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2156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显示装置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2D/3D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一般包括第一基板1'、视景分离元件2'、电光材料3'、密封部5'、电导通部6'与第二基板4',第一基板1'包括第一电极层12',第二基板4'包括第二电极层41',其中,视景分离元件2'包括透镜组件20'与支撑部21'(图中的虚线表示二者的分割线),密封部5'设置在支撑部21'的远离第一电极层12'的表面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密封部5'并不是直接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2'与第二电极层41'的表面上,进而与第一电极层12'以及第二电极层41'直接形成一个密封空间;而是设置在视景分离元件2'的支撑部21'上,进而与第一电极层12'、第二电极层41'、支撑部21'形成一个密封空间。这样设置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密封胶材料,无法在固化前制作过高的密封部5',而该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厚,所以需要在密封部5'的下方提供基础支撑,而该支撑就是视景分离元件中的支撑部21'。
但是,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支撑部与21'透镜组件20'是一体结构,而透镜组件20'的材料一般是UV树脂,所以支撑部21'的材料也是UV树脂,这就使得支撑部21'的材料与密封部5'的材料是不同的,进而造成密封部5'与支撑部21'的结合力较小,这样导致在后续工艺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密封部5'与支撑部21'形成的密封结构的可靠性较差,容易被电光材料3'冲开,使得电光材料3'泄露,影响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中密封结构的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设置视景分离元件;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设置由第一密封胶固化形成的第一密封框,上述第一密封框围绕上述视景分离元件且与上述视景分离元件间隔设置;在上述第一密封框的远离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设置未固化的第二密封胶;在上述视景分离元件的远离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且上述第一密封框围成的区域中注入电光材料,上述第一基板、上述视景分离元件、上述第一密封框、未固化的上述第二密封胶以及上述电光材料形成第一预贴合结构;形成第二预贴合结构,上述第二预贴合结构包括第二基板;将上述第一预贴合结构与上述第二预贴合结构对位贴合,使得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并使得上述第一基板、上述第二基板、上述第一密封框与未固化的上述第二密封胶形成密封空间,上述视景分离元件与上述电光材料均设置在上述密封空间中;固化上述第二密封胶,上述第二密封胶形成第二密封框,进而形成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第一密封胶与上述第二密封胶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采用模具形成上述第一密封框,且上述模具的形状与上述第一密封框的形状相匹配,上述第一密封框的形成过程包括:将上述第一密封胶填充在上述模具中;将填充有上述第一密封胶的上述模具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固化上述第一密封胶并脱除上述模具,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形成上述第一密封框。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密封框包括N个密封层,上述N大于等于2,上述第一密封框的形成过程包括:步骤S1,在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设置上述第一密封胶并固化,形成第一密封层;步骤S2,在上述第一密封层的远离上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继续设置上述第一密封胶并固化,形成第二密封层;步骤S3,重复N-2次步骤S2,在上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N个上述密封层。
进一步地,采用涂布固化一体机形成各上述密封层,上述涂布固化一体机包括涂布部与固化部。
进一步地,上述涂布部为涂头,上述固化部为UV灯,且上述涂头与上述UV灯相邻设置,第N层上述密封层的形成过程包括:采用涂头在上述第一基板或者第N-1层密封层的表面上涂布第一密封胶;采用UV灯固化上述第一密封胶,形成第N层上述密封层。
进一步地,形成上述第一预贴合结构的过程还包括形成上述第一基板的过程,上述形成上述第一基板的过程包括:在第一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设置第一电极层;将上述第一电极层分隔形成相互隔离的主电极部与次电极部;在上述形成第一预贴合结构的过程中,将上述视景分离元件以及上述第一密封框设置在上述主电极部的远离上述第一透明基材层的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82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