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槽化工尾气收集净化工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9049.3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1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萍;梁永飞;魏纯玉;牟振龙;王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侯德玉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尾气 收集 净化 工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槽化工尾气收集净化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
焦化厂生产系统中,使用各种储槽用于储存原料或产品,在储槽顶部一般设有放散管,以防止储槽内部压力过大或过小导致槽体变形;因为储槽内的物质有一定温度,或者是易挥发物质,在储槽顶部放散管处,持续出现焦油、苯、萘、水等混合汽相,如果对这些混合汽相不进行收集净化,这些挥发物则会污染现场空气,导致生产环境极差,影响职工身心健康;挥发气体量大时,不免有污染性和可燃性气体外排,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影响现场作业安全稳定。
当前形势下,研究应用一种储槽化工尾气收集净化处理设备,既能使生产环境水平提高,维护职工身体健康,又能够达到减排的目的,保证现场安全,非常有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槽化工尾气收集净化工艺装置,利用该净化工艺装置,可实现对生产现场各储槽内挥发出的化工尾气进行收集及处理,从而达到了净化工作环境、安生生产的目的;本装置中的气液混合装置,能够实现喷洒液和尾气的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尾气净化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槽化工尾气收集净化工艺装置,包括尾气收集管道、气液混合装置、喷洒液储存槽和循环泵;
所述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文氏管、高压流体供应管和尾气吸入管,两个所述文氏管左右并排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壳体内,所述高压流体供应管与两个所述文氏管的供应口相贯通,所述尾气吸入管与两个所述文氏管的吸入口相贯通;
所述喷洒液储存槽上部有喷洒液入口和尾气排放管,所述气液混合装置设置在所述喷洒液储存槽上且两个所述文氏管的出口端与喷洒液储存槽的内部相贯通,在所述喷洒液储存槽的外侧中下部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设置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所述循环泵通过管道串接在所述喷洒液储存槽的出口端与所述高压流体供应管的入口端之间,所述尾气收集管道与所述尾气吸入管相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喷洒液储存槽内设置一与两个所述文氏管的出口端相配合扩散管,所述扩散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喷洒液储存槽的底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在所述扩散管与所述喷洒液储存槽的底面相平行一段管路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优选的,所述尾气收集管道包括尾气汇流管和至少一根尾气收集支管,每一根所述尾气收集支管与所述尾气汇流管相贯通,所述尾气汇流管与所述尾气吸入管相贯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尾气汇流管外套置一套管,所述套管内壁与所述尾气汇流管外侧壁之间形成一环形冷却腔,所述环形冷却腔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和冷却介质入口。
优选的,在所述循环泵与所述高压流体供应管连接的管路上串接一冷却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冷却器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一外送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技术成熟,工程量小,投资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冷凝工段利用该装置,大幅度改善了冷凝工段等周边环境,减少了有害气体污染物的排放,有力促进了生产清洁化、无害化和安全化;每个储槽上都设置有尾气收集支管从而防止了任何尾气不经洗涤就挥发到大气的可能性;因储槽上排出的尾气温度较高,高温会影响尾气的洗涤质量,在本发明中利用储槽上设置的冷却腔、喷洒循环管路上设置的冷却器及尾气汇流管外设置的环形冷却腔,可在循环洗涤过程中,降低喷洒液和尾气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喷洒液对尾气的洗涤效果;气液混合装置内设置有两个文氏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个文氏管同时进行尾气和喷洒液的混合,从而可使得该装置在尾气排放量较大时,仍能够具有很好的洗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尾气净化工艺流程图;
图2为喷洒液储存槽剖视图;
图3为尾气汇流管剖视图;
图4为气液混合装置整体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9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雾净化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螺旋形枝节结构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