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0457.0 | 申请日: | 2016-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0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吴柳根;宁学涛;杨海波;李绍晨;刘东清;李延伟;冯庆伟;朱万胜;侯婷;蔡鹏;滕照正;沈学祥;马建忠;朱海波;唐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0 | 分类号: | E21B43/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李勇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套管 双级锥 膨胀 装置 及其 作业 方法 | ||
1.一种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的作业方法,包括一级膨胀锥(2)、二级膨胀锥(3)、中心管(28)、连接外管(7)、限位机构(8)和顶部挡块(9),其特征是:中心管为两段组成的空心结构,上段为连接内管(6),下段为双层内管(5),双层内管(5)下端固定连接有花键轴(4),双层内管(5)设有轴向流道,在双层内管(5)外管壁上下端部分别设有上进液孔(15)和下进液孔(16),上进液孔(15)和下进液孔(16)与轴向流道贯通;在连接内管(6)和双层内管(5)连接段固定安装有一的限位机构(8),限位机构(8)内设有进液通道(26),在连接内管(6)底部设有顶部进液孔(14),顶部进液孔(14) 与进液通道(26)、上进液孔(15)、轴向流道、下进液孔(16)贯通;一级膨胀锥(2)的最大外径小于二级膨胀锥(3)的最大外径;一级膨胀锥(2)和二级膨胀锥(3)上下依次套装在花键轴(4)上部的双层内管(5)外,一级膨胀锥(2)与双层内管(5) 构成轴向滑动密封配合;一级膨胀锥(2)上部与连接外管(7)相连,连接外管(7)与中心管(28)间隔配合,在连接外管(7)顶部通过顶部挡块(9)与连接内管(6)构成轴向滑动密封配合;限位机构(8)位于连接外管(7)和中心管(28)环空内;连接外管(7)上下端部分别设有上排液孔(17)和下排液孔(18);双层内管(5)的下进液孔(16)位于一级膨胀锥(2)与二级膨胀锥(3)对合部之间;一级膨胀锥(2)、连接外管(7)和顶部挡块(9)构成联动,花键轴(4)、二级膨胀锥(3)、双层内管(5)和连接内管(6)构成联动;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装置组装,首先根据一级膨胀锥、二级膨胀锥的规格尺寸在膨胀套管末端加工出与一级膨胀锥、二级膨胀锥配套的膨胀启动器,将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沿膨胀启动器插入膨胀套管内,最后用密封堵头与膨胀启动器下端固定连接;步骤二、装置下入,将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下至预定位置,循环;步骤三、沿中心管投密封球或胶塞,起压,液体从中心管内通过顶部进液孔、限位机构的进液通道、上进液孔和下进液孔,进入一级膨胀腔;步骤四、一级膨胀,液压到达一级膨胀腔后,一级膨胀锥在液压作用下,先行向上运动,带动连接外管和顶部挡块一同上行,使膨胀套管发生一级膨胀;步骤五、一级限位,待一级膨胀锥上行至限位机构处时,一级膨胀限位,膨胀套管本行程的一级膨胀结束;步骤六、二级膨胀,二级膨胀锥在液压作用下,连同花键轴、双层内管、连接内管和限位机构上行,使膨胀套管发生二级膨胀,一级膨胀锥相对套管不发生相对运动;步骤七、二级限位,结束一个膨胀行程,待限位机构上行至顶部挡块时,形成二级限位,一级膨胀锥和二级膨胀锥达到初始状态位置,结束一个膨胀行程;步骤八、重复步骤四~步骤七,采用双级膨胀锥交替膨胀方式,重复双级膨胀行程,完成膨胀套管的液压分级膨胀,直至膨胀套管全部完成膨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密封堵头(19),密封堵头(19)通过花键槽与花键轴(4)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堵头(19)设有轴向通道,通道口设有密封球座,密封球(20)外径小于中心管(28)内径且大于通道口内径。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的作业方法,其特征是:双层内管(5) 的轴向流道由中心里管(12)和中心外管(13)组成两端封闭的内环空结构。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井下套管双级锥膨胀装置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外管(7)与中心管(28)的环空内分别套装有上圆环组件(10)和下圆环组件(11),上圆环组件(10)和下圆环组件(11)分别设在限位机构(8)上、下环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04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