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位式液晶元件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3283.3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坤;金太振;金周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索尼克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李盛泉 |
地址: | 韩国忠清***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位式 液晶 元件 检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如下的液晶元件检查装置,能够向转位台的夹具框架供应多个液晶元件,并使与借助于转位台的旋转而被移送的各个液晶元件的电路板接触而施加电信号的多个接触模块确认电路板内的接触位置,从而向各个液晶元件施加电信号而执行针对多个液晶元件的电流检查及视觉检查。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在将液晶元件装载到夹具框架或者移送液晶元件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对齐单元,从而可以最小化多个液晶元件检查工序所消耗的时间,并且,可以与向放置于夹具框架的液晶元件施加电信号的接触位置无关地将接触模块对齐,因此可以与放置于夹具框架的液晶元件的大小及接触位置无关地向液晶元件供应电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位式液晶元件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社会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用于处理并显示大量的信息的显示(display)领域发展迅速,并且多种多样的平板显示装置响应于此地得到了开发并备受关注。
如上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具体示例有: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Display Device;LCD)、等离子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PDP)、电场发射显示装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FED)、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ELD)等,这些平板显示装置表现出了薄型化、轻量化、低电力消耗化等优秀的性能,因此正快速地替代着现有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Tube;CRT)。
其中,尤其是液晶显示装置因为对比度(contrast ratio)高、适于显示动态图像、并表现出消费电力较少的特征,因此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TV等多种领域中得到应用,它的成像原理利用到光学异向性和分极性质,众所周知地,液晶的分子结构细长并表现出排列具有方向性的光学异向性以及在置于电场内的情况下其分子排列方向根据电场的大小而变化的分极性质。
即,普通的液晶显示装置必须要有如下的构成要素:在形成有用于液晶驱动的阵列层(array layer)的第一基板以及具有用于实现颜色的滤色层(color-filter layer)的第二基板之间夹设液晶层而粘合的液晶元件,该液晶元件通过内部的电场而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据此产生穿透率之差。
这种液晶元件的穿透率之差通过置于其背面的背光(back light)的光而反映滤色器的颜色组合,据此会以彩色图像的形态显示。
普通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工艺可以被分为制成液晶元件的元件(cell)工序以及用于将液晶元件和背光一体化的模块(module)工序。
但是,在这种模块工序中,如果液晶元件发生异常,则需要再次分离背光单元,并需要额外地进行针对液晶元件的检查,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在模块工序之前执行针对液晶元件的检查的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现有技术有,韩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号第10-1129642号(公开日:2010.11.17,授权日:2012.03.16)。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收容多个液晶元件的托盘整体移动或旋转而将探测器的连接位置对齐到放置于托盘的液晶元件的电信号供应位置,从而利用探测器的下降而给液晶元件施加电信号的液晶元件检查技术。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如下问题:无法对多个液晶元件同时进行检查,因此检查时间与收容于托盘的液晶元件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从而导致液晶元件的检查消耗较多的时间,并且只有当针对收纳于托盘的所有液晶元件的检查结束时,才能检测新液晶元件,因此在执行包括液晶元件的检查的复合工序时,液晶元件发生延迟,导致所有工序都需要维持等待状态,而这种等待状态导致的时间损失会降低整个复合工序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多个液晶元件进行检查,并能够最小化液晶元件的检查时产生的时间损失的转位式液晶元件检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索尼克,未经株式会社索尼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32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