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绵的前处理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6166.2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霞;张乃舒;王蓉;周文叶;王慧君;李颖君;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6M13/188 | 分类号: | D06M13/188;D06M15/643;D06M15/53;D06M13/224;D06M13/262;D06M13/463;D06M13/402;D06L4/13;D06L4/1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王雯婷;方燕娜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处理 漂白 丝绵 精练 工艺流程 加软 中和 纺织技术领域 产品品质 废水排放 工艺路径 工作系统 化学助剂 节能减排 能源消耗 一步完成 化学品 产能 生物技术 | ||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丝绵的前处理加工工艺。一种丝绵的前处理加工工艺,包括精练、漂白工艺流程和中和、加软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工工艺如下:精练、漂白工艺;中和、加软工艺。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生物技术和化学品技术的综合工作系统,设计了新的工艺路径,在精练、漂白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实现了减少化学助剂的使用,降低了处理温度,缩短了处理时间,大幅度降低了水、电、汽等能源消耗,减少废水排放,有效提高产能和产品品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丝绵的前处理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丝绵是一种用下脚茧和茧壳表面的浮丝为原料(包括蛹衬绵、双宫绵等),经过精练,溶去丝胶,扯松纤维而制成。其保暖性好,可作衣絮和被絮之用。传统工艺中丝绵的的练漂过程包括脱胶、漂白两道工艺。脱胶和漂白是分别在两个独立过程中完成,因此工序繁复,设备流水线长,能耗大;又作业时间长,丝脱损伤大,生产效率低;其工作液中含有大量的碱、漂白剂、丝脱等,排放的废水环境污染严重,处理难度高。
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将脱胶、漂白两道工艺合并成一步完成的工艺,但存在使用的化学助剂多,排放的废水污染严重,并且处理后丝绵中杂质、油脂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丝脱损失大,纤维受损严重,丝绵色泽偏黄,柔软度较低等问题,因此现在真正使用的工厂并不多。
例如:已公开发明专利“一种蛹衬蚕丝被的制造方法”(申请号201410585989.7),以上发明中工作液按照 1:25~30 的浴比,将割取的绵片放入精练剂中,在 97℃ ~99℃下保持微沸腾状态110~160 分钟,其中所述精练剂由以重量百分浓度表示的下列成分组成:0.1%~0.2% 的 Na2CO3,0.3%~0.5% 的水玻璃, 0.32%~0.48%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8%~0.12%的烷基酚环氧乙烷缩合物和水组成,成分复杂,处理时间长,丝脱损失大,纤维受损严重,处理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了生物技术和化学品技术的综合工作系统,设计了新的工艺路径,在精练、漂白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实现了减少化学助剂的使用,降低了处理温度,缩短了处理时间,大幅度降低了水、电、汽等能源消耗,减少废水排放,有效提高产能和产品品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丝绵的前处理加工工艺,包括精练、漂白工艺流程和中和、加软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一)精练、漂白工艺流程:
(1)按一定比例配置精练、漂白工作液,加入丝绵煮练机中;
(2)放入丝绵纤维,丝绵纤维与精练、漂白工作液的重量比为1:30~50;
(3)将精练、漂白工作液升温至75~90℃,保温60~90分钟;
(4)将处理后的丝绵纤维进行脱水,水洗,脱水备用;
(二)中和、加软工艺流程:
(1)按一定比例配置中和、加软工作液,加入丝绵煮练机中;
(2)加入脱水后的丝绵纤维,丝绵纤维与中和、加软工作液的重量比为1:35~40;
(3)在室温下浸泡30~60分钟;
(4)将处理后的丝绵纤维进行脱水,烘干。
所述的精练、漂白工作液的配方及重量百分比为:复合制剂为0.3~2%;精练剂为0.1~1%;100%的双氧水为0.3~1.5%;水为95.5~9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61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