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6544.7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3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戢仁胜;陈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17 | 分类号: | H04L12/917;H04L12/911;H04L12/877;H04L12/865;H04L12/823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张欣;王君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灵活 以太网 业务 流传 方法 装置 通信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传输方法和装置,灵活以太网的捆绑组对应的带宽资源被划分成M个时隙,至少一个业务流中的业务数据被封装至M个时隙中的N个时隙,该方法包括:在捆绑组中的第一PHY失效的情况下,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时隙配置表,确定N个时隙中的映射于第一PHY的目标时隙;根据第一时隙配置表,从M个时隙中查找空闲时隙;在M个时隙中的空闲时隙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目标时隙的数量的情况下,调整第一时隙配置表,使得N个时隙均映射至捆绑组中的除第一PHY之外的其他PHY上,以得到第二时隙配置表;根据第二时隙配置表,通过捆绑组传输至少一个业务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避免业务流中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灵活以太网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简称Flex Eth或FlexE)是在传输以太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更加先进的以太网技术。FlexE可以定义为路由器与光传送网络(OpticalTransport Network,OTN)之间的可变速率接口,主要目的在于尽量简化以太网接口在OTN上的映射和传输方式。FlexE基于速率绑定技术,以及以太网接口与OTN之间的灵活映射方式,可以实现更大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
如图1所示,FlexE在传统以太网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以太网捆绑组(FlexEGroup,下文简称捆绑组)的概念。捆绑组可以由多个PHY捆绑而成,一个捆绑组对应的带宽资源为该捆绑组中的PHY对应的带宽资源之和,因此,基于捆绑组,FlexE能够满足更大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
FlexE通过捆绑组可以并行地传输多个业务流,同一业务流的业务数据可以承载于捆绑组中的一个PHY,也可以承载于捆绑组中的不同PHY。换句话说,同一业务流的业务数据可以通过捆绑组中的一个PHY传输至对端,也可以通过捆绑组中的多个PHY传输至对端。假设捆绑组中的某个PHY上承载有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业务数据,如果该PHY失效,该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的传输均会中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以缓解捆绑组中的某个PHY失效而引起的业务流中断的现象。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传输方法,所述灵活以太网使用捆绑组传输至少一个业务流,所述捆绑组对应的带宽资源被划分成M个时隙,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流中的业务数据被封装至所述M个时隙中的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的每个时隙映射于所述捆绑组中的一个PHY,且所述每个时隙中封装的业务数据通过所述每个时隙所映射的PHY进行传输,其中M和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M≥N,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捆绑组中的第一PHY失效的情况下,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时隙配置表,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的映射于所述第一PHY的目标时隙,其中所述第一时隙配置表用于指示所述M个时隙与所述捆绑组中的PHY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第一时隙配置表,从所述M个时隙中查找空闲时隙;在所述M个时隙中的空闲时隙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时隙的数量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一时隙配置表,使得所述N个时隙均映射至所述捆绑组中的除所述第一PHY之外的其他PHY上,以得到第二时隙配置表;根据所述第二时隙配置表,通过所述捆绑组传输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M个时隙中的空闲时隙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时隙的数量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一时隙配置表,包括:在所述M个时隙中的空闲时隙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时隙的数量的情况下,从所述M个时隙中选取K个空闲时隙,其中K等于所述目标时隙的数量;调整所述第一时隙配置表,使得所述K个空闲时隙与所述捆绑组中的PHY的映射关系与K个目标时隙与所述捆绑组中的PHY的映射关系相互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6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