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圈和外圈同时转动的角接触轴承轴承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9706.2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济顺;于伟涛;杨芳;薛玉君;司东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45 | 分类号: | G01M13/045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宋晨炜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圈 加载装置 第二轴 第一轴 转子轴 转动 加载轴承 试验轴承 非接触式传感器 径向加载装置 角接触轴承 径向加载 轴承试验 施加 同速 同向 轴承 试验 传感器安装架 加载轴承外圈 轴承内外圈 径向载荷 陪试轴承 施加载荷 试验装置 运行状态 轴向载荷 试验轴 组对 监测 | ||
一种内圈和外圈同时转动的角接触轴承试验方法,试验方法用到试验装置由内圈转子轴、第一轴向加载轴承、第一轴向加载装置、径向加载轴承、径向加载装置、外圈转子轴、第二轴向加载轴承、第二轴向加载装置、陪试轴承、传感器安装架和非接触式传感器组构成。试验时内圈转子轴和外圈转子轴做同向同速、同向异速、反向同速或者反向异速转动;第一轴向加载装置通过第一轴向加载轴承向试验轴承内圈施加轴向载荷,第二轴向加载装置通过第二轴向加载轴承外圈施加向试验轴向施加载荷;径向加载装置通过径向加载轴承向试验轴承施加径向载荷;内圈非接触式传感器组对试验轴承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轴承内外圈同时转动的轴承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试验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内圈和外圈同时转动的角接触轴承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应用广泛的核心机械基础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轴承被称为“工业的关节”。轴承作为一种标准化、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产品,工况条件复杂,有时候即使外形做得一样甚至精度做得很高也不见得能达到实际要求,必须有一些特殊的检测试验设备模拟工况进行试验才能考核其是否达到所需的技术要求。因此在轴承的研发过程中,对轴承的试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有技术中的轴承试验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内圈旋转而外圈固定的试验方法,因为普通轴承的工作模式大多数都是内圈旋转外圈固定,所以现有的多数轴承试验机均采用该试验方法;二是内圈固定而外圈转动的试验方法,如中国专利“CN201010254885.X”公开了一种“外圈旋转内圈固定的滚动轴承模拟试验方法”,重点通过速度和径向载荷两个方面对轴承进行试验;三是内圈和外圈同时转动的试验方法,如对航空发动机的中介轴承进行试验,但是因为这类轴承数量较少,而且设计难度和试验难度都比较高,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这类轴承的试验方法及试验机都比较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轴承的内外圈同时进行高速转动的滚动轴承试验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角接触轴承进行试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内圈和外圈同时转动的角接触轴承试验方法,用于该试验方法的试验装置包括内圈轴系和外圈轴系;所述内圈轴系包括内圈转子轴,内圈转子轴的两端分别为试验端和轴向加载端,在轴向加载端上套设有第一轴向加载轴承,试验端上套设有试验轴承,所述第一轴向加载轴承和试验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径向加载轴承;所述第一轴向加载轴承远离试验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轴向加载装置,所述径向加载轴承的上方设置有径向加载装置;所述外圈轴系包括外圈转子轴,外圈转子轴的两端分别为试验端和轴向加载端,试验端与试验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轴向加载端上套设有第二轴向加载轴承,所述第二轴向加载轴承和试验轴承之间还设置有陪试轴承;所述陪试轴承的外圈通过陪试轴承座固定,在陪试轴承座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架,在传感器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组;所述第二轴向加载轴承远离试验轴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轴向加载装置;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和为各个轴承提供润滑油的润滑系统,所述第一轴向加载装置、第二轴向加载装置、径向加载装置、两个变频电机和润滑系统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上设置有用于设置和调整试验参数的操作界面;所述内圈转子轴和外圈转子轴的轴向加载端还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变频电机连接;
所述试验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试验需求,设定试验载荷谱,试验载荷谱包括内圈转速、外圈转速、润滑油油量、供油温度、试验时间、径向加载力、轴向加载力七个参数;
步骤二、根据试验载荷谱,在控制装置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各个参数以及变频电机的转向,先启动润滑系统,然后启动变频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9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