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盖挖逆作法钢管柱定位装置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9781.9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谭永斌;李志宏;陈强;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韩洋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柱 盖挖逆作法 传动装置 定位装置 固定相连 支撑装置 螺纹套 支撑板 螺杆 地下工程建设 轴承内圈固定 支撑板板面 径向延伸 施工领域 有效解决 轴承外圈 转动螺杆 垂直度 定位法 钢套管 抗拔桩 反力 后撑 护壁 孔壁 制作 轴承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挖逆作法钢管柱定位装置及制作方法。包括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与支撑板板面固定相连;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钢管柱固定相连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配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沿钢管柱径向延伸至钢管柱内,另一端与轴承内圈固定相连。本发明通过人工进入钢管柱内转动螺杆,带动支撑板移动后撑在抗拔桩孔壁上提供反力,从而调整钢管柱垂直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套管护壁定位法所存在的工序多、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挖逆作法钢管柱定位装置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盖挖逆作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闭的顶板下进行施工,即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并建造主体结构直至底板。通常是先在地表面向下做基坑的围护结构和中间桩柱,基坑围护结构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帷幕桩,中间支撑多利用主体结构本身的中间立柱以降低工程造价。随后即可开挖表层土体至主体结构顶板地面标高,利用未开挖的土体作为土模浇筑顶板。顶板可以作为一道强有力的横撑,以防止围护结构向基坑内变形,待回填土后将道路复原,恢复交通。
随着城市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修建于交通繁忙、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纵横交错的城市繁华地区和交通繁忙地段。由于盖挖逆作法对地面交通干扰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区修建地铁车站采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盖挖逆作法施工中,主要用钢管桩来承受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竖向荷载,对钢管柱的精度以及垂直度控制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钢管柱施工定位也成为盖挖逆作法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之一。现有技术中钢管柱定位施工多采用HPE工法以及钢套管护壁定位法。
HPE工法超过一定深度后定位精度无法保证,且造价高,桩基混凝土初凝后无法插入定位,工程事故风险高。
钢套管护壁定位法是在钢套管的保护下,人工入孔清除孔内护壁泥浆后,在抗拔桩混凝土上安装锥形定位器,再将钢管柱吊放至孔内,通过锥形定位器的自动导向功能,精确完成钢管柱的下部定位。但在安装锥形定位器前需要经过以下工序:埋设钢套管(防止抽泥浆后坍孔)、抽排泥浆、人工入孔破桩头以及人工入孔安装锥形定位器。该工法施工时间长,对工期影响较大;同时,当钢套管很长时,在施工完成后拔出钢套管的难度大,导致钢套管重复利用率低,从而使施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在盖挖逆作法钢管柱定位施工中,采用钢套管护壁定位法存在工序多导致施工周期长,钢套管拔出难度大导致施工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挖逆作法钢管柱定位装置及制作方法,通过在钢管柱上安装该定位装置后,无需使用钢套管护壁、无需在安装定位器前进行抽排泥浆、无需人工进行地下深孔破除桩头,有效解决了传统钢管柱定位法工序多、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盖挖逆作法钢管柱定位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制动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和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与支撑板板面固定相连;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钢管柱固定相连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配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沿钢管柱径向延伸至钢管柱内,另一端与轴承内圈固定相连。
由于该定位装置的螺纹套与钢管柱固定相连,在人工进入钢管柱内旋转螺杆时,螺杆移动带动支撑板向外扩张后撑在抗拔桩孔壁上提供水平反力,使钢管柱的中心位置发生移动,从而调整钢管柱垂直度,使用该装置后,无需使用钢套管护壁、无需在安装定位器前抽排泥浆、无需进行地下深孔破除桩头,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钢套管护壁定位法所存在的工序多、成本高的问题,该定位装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效缩短了钢管柱施工工期,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9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