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管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9825.8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燕;王中和;刘銮成;陈杰;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胡东升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侧壁 连接件 底板 吊装 预制构件 施工 预制管 上端 现浇 左端 预制 安全系数 防水问题 结构防水 有效解决 整体预制 安装模 内表面 管廊 拼装 下端 成型 浇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管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制构件的施工:预制外侧壁、顶板以及底板,并在外侧壁的上端和下端、顶板的左端和右端以及底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连接件;(2)预制构件的拼装:先吊装底板,再吊装外侧壁,并将外侧壁的下端的连接件与底板上的相应连接件相互固定,然后安装模架设备,最后吊装顶板,并将外侧壁的上端的连接件与顶板上的相应连接件相互固定;(3)现浇成型:在外侧壁的内表面以及顶板的外表面浇筑砼。本发明采用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方式来施工管廊,作业简单、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整体速度远高于整体预制吊装法,起到了良好的结构防水作用,有效解决了防水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管廊施工方法,用于城市的地下管线布设与维护。
背景技术
城市的地下管线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因此,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发展非常迅猛。因此,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具有一定的“迫切”性。综合管廊是指置于地面以下、用于容纳多种市政管线,设有专门的检查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施,是当前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
目前,综合管廊的两种传统施工方法及其缺点如下:
1、现场浇筑法:国内在建或已建的综合管廊普遍采用现浇混凝土方法施工,其优点是工艺及操作性简单、施工灵活,利于社会广大企业共同参与以控制成本造价,但存在“作业时间长、扬尘大、影响公共交通”等明显缺点,也没有完整的防治措施来解决,这种方法得到诸多来自社会的诟病。
2、整体预制、吊装法:近年,随着国外采用整体预制安装法施工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的成功应用,并逐步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国内开始效仿,但由于我国尚属起步阶段,预制法所需求的模具研制、管廊精准对接机械设备开发、工人操作水平均较落后,不利于大断面尺寸的管廊的开发应用,故国内一般采用小断面尺寸管廊设计较多。大断面尺寸、大体量的管廊动辄需要配置百吨以上大型履带吊、龙门吊等起重机械辅助,增加了施工成本,也增加了施工难度、不利于施工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作业简单,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有效解决了防水问题的预制管廊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构件的施工
预制外侧壁、顶板以及底板,并在外侧壁的上端和下端、顶板的左端和右端以及底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连接件;
(2)预制构件的拼装
先吊装底板,再吊装外侧壁,并将外侧壁的下端的连接件与底板上的相应连接件相互固定,然后安装模架设备,最后吊装顶板,并将外侧壁的上端的连接件与顶板上的相应连接件相互固定;
(3)现浇成型
在外侧壁的内表面以及顶板的外表面浇筑砼。
进一步地,步骤(1)还包括预制中隔墙,并在中隔墙的上端也设置连接件,在底板的内表面设置用于中隔墙的下端插入的凹槽;步骤(2)还包括在吊装外侧壁之后、安装模架设备之前吊装中隔墙,令中隔墙的下端插入底板上的凹槽内,并在吊装顶板之后,将中隔墙上端的连接件与相应顶板上的相应连接件相互固定;步骤(3)还包括在中隔墙的上端面浇筑砼。
进一步地,连接件上设有呈条形的螺栓孔。
进一步地,外侧壁的下端的连接件以及底板上的连接件上设有呈弧形的螺栓孔,其余连接件上设有呈条形的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9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