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9928.4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段星;范辉;郑笑彬;崔晓曦;刘航;马国强;宋乐;谢淳;史郭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D3/14;C01D5/16;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 | 代理人: | 魏树巍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压 气化 废水 排放 资源 处理 工艺 | ||
1.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生化出水先添加絮凝剂和杀菌剂经过斜板沉降进行预处理,去除部分COD和固体颗粒悬浮物,再经过多介质过滤器,去除大部分固体颗粒悬浮物,之后再通过超滤膜组件去除绝大部分残余的固体悬浮物后的超滤产水进入树脂吸附塔1,超滤浓水返回生化系统;
(2)超滤产水由塔顶进入树脂吸附塔1内,经过树脂填料层吸附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后由塔底排出,加入阻垢剂后进入反渗透膜组1,反渗透产水作为锅炉回用水,反渗透膜组1的浓水进入纳滤膜组,当树脂吸附塔1内树脂吸附饱和后先经过碱洗脱除吸附在树脂上的有机物,再经过水洗、酸洗和二次水洗将树脂洗至中性,进行再生利用,树脂脱附液排进脱附液罐1中;
(3)反渗透膜组1的浓水进入纳滤膜组,通过纳滤膜将浓水中的单价盐富集在纳滤产水中,多价盐、大分子有机物富集在纳滤浓水中;纳滤产水加入阻垢剂后进入反渗透膜组2进行浓缩,反渗透膜组2浓水经膜浓缩膜组1进一步提浓后进入树脂吸附塔2;纳滤浓水经膜浓缩膜组2提浓后进入树脂吸附塔3,其中,反渗透膜组2、膜浓缩膜组1和膜浓缩膜组2的产水作为锅炉回用水;
(4)膜浓缩膜组1的浓水由塔顶进入树脂吸附塔2内,经过树脂填料层吸附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后由塔底排出,经过蒸发结晶得到含有机物较少的高纯度的NaCl结晶盐;
(5)膜浓缩膜组2的浓水由塔顶进入树脂吸附塔3内,经过树脂填料层吸附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后由塔底排出,再由塔顶进入树脂吸附塔4内,经过树脂填料层吸附去除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后由塔底排出,经过蒸发结晶得到含有机物和重金属较少的高纯度的Na2SO4结晶盐;当树脂吸附塔2和树脂吸附塔3内树脂吸附饱和后也是经过碱洗、水洗、酸洗和二次水洗的步骤进行脱附再生,脱附液排进脱附液罐1中;当树脂吸附塔4内树脂吸附饱和后经过酸洗、水洗进行脱附再生,脱附液排进脱附液罐2中,脱附液中所含的重金属离子采用加入碎铝片的方法对重金属置换回收,回收重金属离子后的脱附液回生化系统;
(6)脱附液罐1中脱附液经调节PH后进行臭氧氧化处理,降低脱附液COD,提高B/C,处理后的脱附液返回生化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出水的水质特征为PH=6.5~8,CODcr=120~500mg/L,电导率=1200~3500μs/cm,浊度=5~30NTU,重金属离子含量2~6mg/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或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加入量为10~100pp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为次氯酸钠、液氯或二氧化氯,加入量为2~5pp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生化出水在斜板沉降停留时间为2~4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过滤操进水压力为0.1~0.4MPa,过滤速度为5~12m/h,填料方式为:上层为粒径0.8~1.8mm的无烟煤,占填料层高度的40%~60%,下层为粒径0.5~1.2mm的石英砂,占填料层高度的30%~50%,承托层粒径为3~5mm的石英砂,占填料层高度的5%~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件为卷式膜组件,超滤进水压力为0.05~0.2MPa,超滤膜孔径为0.01~0.02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吸附塔1、树脂吸附塔2和树脂吸附塔3内装填的树脂为大孔吸附树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零排放与资源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树脂吸附塔1和树脂吸附塔2内装填大孔吸附树脂为NKA-II树脂、H-103树脂或CHA-111树脂中的一种;树脂吸附塔3内装填XAD16N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鼎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992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