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池隔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0180.X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崔秀丽;彭鸿;朱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薛峰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备胎 隔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隔热和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池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备胎池靠近车辆排气管,易受到车辆的高温尾气影响。现有技术中,在备胎池外部设置隔热部件,以减少尾气的温度对备胎池的影响。例如,备胎池隔热罩位于车辆备胎池下方,并靠近车辆消声器。由于尾气的排放导致消声器的温度会很高,隔热罩此时起到在备胎池和消声器之间隔热的效果。但是,隔热罩并不能隔离全部的热量,它也会存在温度升高的风险,进而影响备胎池乃至行李箱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池隔热装置,充分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外部空气流动,在备胎池隔热装置的隔热功能基础上提高其散热能力,同时本发明的隔热装置也提升了备胎池本身的散热能力。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池隔热装置,所述车辆包括消声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备胎池的底部并靠近所述消声器的隔热部件,用于隔绝所述消声器处的至少部分热量;设置在所述隔热部件处的多个通风口,用于接收外部空气,以使得所述外部空气能够沿着所述隔热部件和所述备胎池之间的间隙流过。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部件包括一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的边缘向所述备胎池方向弯折的侧面;其中,所述多个通风口设置在所述隔热部件的侧面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通风口相对应的多个导流元件,用于将所述外部空气沿着一预设方向引流至所述隔热部件和所述备胎池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为方形口,所述方形口具有第一边沿;其中,所述导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沿处。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通风口在所述侧面处沿着所述外部空气流动的方向以预定距离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元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沿处。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元件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沿处,所述自由端能够绕所述固定端旋转,以改变所述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口的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固定端和所述备胎池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备胎池隔热装置由于在隔热部件上设置了多个通风口,以使得外部空气能够沿着所述隔热部件和所述备胎之间的间隙流过,因此车辆行驶过程中,从车辆前进方向过来的空气能够相继穿过隔热部件上的通风口,并流过备胎池本体。因此,在快速流过的外部空气作用下,隔热装置和备胎池本体通过通风口能够带走大量热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多个通风口对应地设置了导流元件。导流元件能够将外部空气沿着所述导流元件的预设方向引流至隔热部件和备胎池本体之间,以使得最大限度地利用流过的外部空气。并且,导流元件还能够增加经过的外部空气的扰动,大大提高其散热能力。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备胎池隔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隔热装置在车辆结构中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的含义:
1、隔热部件,21、通风口,22、导流元件,3、备胎池,4、消声器,51、第一边沿,52、第二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用于车辆的备胎隔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消声器4位于车辆排气管后段,其中高温废气流经消声器4,因此受到车辆尾气影响的消声器4的温度会很高。而备胎池3邻近消声器4,备胎池3的温度也会受到消声器4中高温废气的影响。在所述备胎池3的底部并靠近所述消声器4的位置设置有隔热部件1,用于隔绝所述消声器4处的至少部分热量。所述隔热部件1包括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的边缘向所述备胎池3方向弯折的侧面,因此隔热部件1能够包裹着所述备胎池3,以隔绝备胎池3与消声器4之间的热传递。隔热部件1是板状结构或者具有空腔的板状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隔绝备胎池3和消声器4接触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0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温差发电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