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0962.3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高洋;高海涛;王新;宋传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4 | 分类号: | B60T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连接结构 制动管路 制动硬管 车身 螺母 简洁性 油管 拆卸 装配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底部的一整根制动硬管,所述制动硬管从车身底部的前部分为两个部分。本发明提供的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多增加的油管螺母使得制动硬管在装配和拆卸时的简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多数乘用车来说,制动管路在车身底部的布置方式多为一整节制动硬管路通过塑料硬管夹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车身底部,这种固定方式在长时间使用以后会出现锈蚀的现象,使得制动管路在固定连接处会有污物聚集,且会给固定处的制动硬管带来大面积的腐蚀,最终会使得这部分固定处的管夹和螺栓无法拆卸,并且一整根的制动硬管在损坏后只能更换一整根的制动管路,从而造成浪费。一整根的制动管路在承载式车身上的布置相对简单一些,在车身设计时会特意在车身底部的钣金件上留出供制动硬管布置的空间,而在非承载式车身上布置时,制动硬管需要避让车身底部的横梁和部分纵梁,造成管路弯曲过多,使得制动管路的液压在制动过程中损失较多,造成在制动执行端的压力减小。此外,过多的弯折会使应力集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
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底部的一整根制动硬管,所述制动硬管从车身底部的前部分为两个部分。
优选地,所述制动硬管在车身底部设有硬连接,以使得硬管连接更稳固。
优选地,所述硬连接的紧固方式是在车身钣金件上设置凸焊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多增加的油管螺母使得制动硬管在装配和拆卸时的简洁性。
2、本发明提供的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可以避免因塑料件变形造成的制动硬管振动、抖动的现象,避免的噪音的产生。断开式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制动硬管在维修和更换时的成本。断开式的连接方式使得乘用车在更换刹车油时,可以更快的将管内的刹车油尽可能快的释放殆尽,也便于制动硬管内部的清洁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动管路与车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图1所述结构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管路和车架连接件的设计,适用于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并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该连接件将车身底部的一整根制动硬管从车身底部的前部将硬管分为两个部分,避免了制动硬管的过多弯折,并且给制动硬管在车身底部增加了一个硬连接,这使得硬管连接更稳固,避免了因紧固松弛造成的硬管岁随车身振动,而带来的噪音,提高整车舒适性。同时紧固方式是在车身钣金件上添加凸焊螺栓,提高了车身底部的密封性。分开的整根连接硬管,在遇到破坏性损伤时,不用更换一整根的制动硬管,避免了维修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驱后独立悬架转向节,采用了两个制动硬管连接件,并用一小块冲压钣金件焊接在一起的方式,通过螺栓螺母紧固的方式固定在车身底部,在局部的硬管固定中抛弃了传统的塑料件和螺栓螺母的连接。
1、多增加的油管螺母使得制动硬管在装配和拆卸时的简洁性
2、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可以避免因塑料件变形造成的制动硬管振动、抖动的现象,避免的噪音的产生。
3、断开式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制动硬管在维修和更换时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0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