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4131.3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宋庆文;袁昊;汤晓燕;元磊;张艺蒙;张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侧壁 可变 角度 沟槽 场限环 终端 结构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碳化硅衬底层(101);
形成于所述碳化硅衬底层(101)上第一半导体层(102),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02)具有第一导电类型;
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02)表面的多个沟槽结构,多个沟槽结构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沟槽结构的沟槽侧壁(104)与沟槽底部(105)之间的夹角为90°~145°;
覆盖于所述沟槽结构上方的钝化层(106);
多个场限环结构(103),所述场限环结构(103)具有第二导电类型,每个所述沟槽结构的沟槽侧壁(104)下方与沟槽底部(105)下方均对应设有一个场限环结构(103),所述场限环结构(103)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02)内,且每个沟槽结构下方的所述场限环结构(103)邻靠沟槽侧壁(104)和沟槽底部(105)设置,并包围上方对应的沟槽结构;
有源区(107),所述有源区(107)具有第二导电类型,所述有源区(107)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02)内,且与所述钝化层(106)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02)的材料为碳化硅轻掺杂N型半导体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结构的深度大于0μm小于等于2μm,宽度为1μm~10μm,且多个沟槽结构之间间距为1μm~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结构的深度大于等于0.5μm,小于等于1μm,宽度为1.5μm~3.5μm,且多个沟槽结构之间间距为2μm~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场限环结构(103)的深度大于0μm小于等于1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区(107)的深度为大于0μm,小于等于1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衬底层(101)的厚度为4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壁可变角度的沟槽场限环终端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碳化硅衬底层(101)上通过外延生长形成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半导体层(102);
S2:在第一半导体层(102)表面形成掩模层并光刻开孔,通过等离子体刻蚀控制沟槽侧壁与底部角度,形成多个沟槽结构;
S3:清洗掩模层,在第一半导体层(102)表面形成新的掩模层,通过在沟槽处进行离子注入形成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场限环结构(103),在沟槽一侧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有源区(107);
S4:在沟槽表面进行碳膜保护,通过高温退火对注入离子进行激活;
S5:去除碳膜,在沟槽上方形成绝缘钝化层(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41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