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纹敏感铝合金的铸造工艺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4775.2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朗吉斯铝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6 | 分类号: | C22C21/16;B22D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2018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工艺 铝合金 铸造工艺参数 铸造铝合金 机械性能 冷却水流量 铝合金熔体 铝合金熔铸 常规铸造 铸锭裂纹 铸造过程 敏感 报废率 铸锭 熔铸 应用 铸造 流动 优化 汽车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纹敏感铝合金的铸造工艺,所述铝合金的熔铸配料中Cu含量为0.60~0.90wt%,Fe含量为0.15~0.25wt%,Mg含量为0.3~0.6wt%,其中,在铸造过程中,铝合金熔体的流动速度为35~50mm/min。本发明还公开了根据上述铸造工艺制造而得的铸造铝合金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铝合金熔铸配料成分与铸造工艺参数中铸造速度的优化,在不改变常规铸造温度、冷却水流量等铸造工艺参数的情况下,使铸造铝合金的机械性能得到进一步显著的改善,避免了铸锭裂纹,降低了铸锭的报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裂纹敏感铝合金的铸造工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铝合金的主要特点为机械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配件材料上。为了大幅度提高铝合金的性能,近年来发展的铝合金中合金元素的添加量不断增加。然而,随着铝合金中合金元素的增加,尤其是对于裂纹敏感铝合金,由于硅(Si)和铁(Fe)含量较低,铜(Cu)含量较高,这类铝合金铸造性能差,在铸造过程中,铸锭抗裂纹能力下降,易产生裂纹,导致铸锭报废。如何减少这类铝合金在铸造过程中铸锭的裂纹,是这类铝合金是否适合批量生产的关键,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裂纹敏感铝合金的铸造工艺,减少这类铝合金在铸造过程中铸锭的裂纹,提高生产率。
通常,铝合金铸造工艺参数主要有:铸造速度、铸造温度、冷却水流量等。本发明一方面考虑了铸造工艺参数对铸锭裂纹倾向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冷裂纹倾向性较大的合金及铸锭规格,应提高铸造速度,而热裂纹倾向性较大的合金及铸锭规格,应降低铸造速度。由于提高铸造速度时会使铸锭形成冷裂纹的倾向性降低,而使形成热裂纹的倾向性增加,优化铸造速度是改进铝合金铸造工艺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考虑了细化铝合金铸锭的晶粒组织来提高合金的抗裂纹能力。在熔铸配料计算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合金中Fe、Cu、Mg化学成分来细化铸锭的晶粒和减少脆性化合物的形成,减少铸锭裂纹的倾向。
基于以上构思,本发明提供一种裂纹敏感铝合金的铸造工艺,所述铝合金的熔铸配料中Cu含量为0.60~0.90wt%,Fe含量为0.15~0.25wt%,Mg含量为0.3~0.6wt%,其中,在铸造过程中,铝合金熔体的流动速度为35~50mm/min。
优选地,在铸造过程中,所述铝合金熔体的流动速度为35~45mm/min。
更优选地,在铸造过程中,所述铝合金熔体的流动速度为40mm/min。
在某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的熔铸配料中Cu含量为0.60~0.75wt%。
在某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的熔铸配料中Fe含量为0.20~0.25wt%。
在某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的熔铸配料中Mg含量为0.3~0.45wt%。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铸造铝合金,所述铝合金由根据上述的裂纹敏感铝合金的铸造工艺制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铸造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其中,所述铝合金用作汽车用热交换器材料。
本发明通过优化裂纹敏感铝合金的铸造速度工艺参数,铸造内应力大幅度降低,同时对合金组成成分优化选择,铸锭组织显著细化,合金元素固溶充分,使铸造铝合金的机械性能得到进一步显著的改善,避免了铸锭裂纹,降低了铸锭的报废率。经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的铸造工艺,铸锭铸造成品率从82%至少提高到了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发明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朗吉斯铝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格朗吉斯铝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4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