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4903.3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8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海;钟莉;罗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G31/02 | 分类号: | C01G31/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P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过渡金属元素,钒离子有多种价态,不同价态对应的钒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能各异。研究表明,在四价氧化物二氧化钒(VO2)的多种同质异构体——VO2(R)、VO2(M)、VO2(A)、VO2(B)、VO2(D)和VO2(P)等中,M相VO2(低温半导体相)在相变温度Tc=68℃时能与R相(高温金属相)发生可逆相变,同时其电学、光学性能发生突变,这一特性使其在节能窗、传感器及存储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人们在制备M相VO2的过程中,基于一步水热法合成稳定相VO2(M)粉体存在着反应温度较高、晶粒尺寸大等诸多的不利其实际应用的因素,通常事先制备出亚稳相的二氧化钒粉体,如VO2(A)、VO2(B)、VO2(D)和VO2(P)粉体,然后通过对亚稳相的粉体进行退火处理来得到M相粉体,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104071843 A于2014年10月1日公布的本申请人的一种单分散的M相二氧化钒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其具体步骤为先向五氧化二钒、二水合草酸和水的混合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得到前驱体溶液,再将前驱体溶液置于200~260℃下密闭反应后,对得到的反应液依次进行固液分离和洗涤的处理,得到正交相P相二氧化钒粉体,之后,将正交相P相二氧化钒粉体置于氮气氛中退火,获得产物。这种制备方法中的水热法虽能获得正交相P相二氧化钒粉体,却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原料中的草酸易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对获得的正交相P相二氧化钒粉体的后续退火处理需要氮气保护,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对其后续的退火处理不需氮气保护的P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P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特别是完成步骤如下:
步骤1,先按照偏钒酸铵、多库酯钠和水的重量比为0.03~0.06:0.01~0.03:5的比例,将偏钒酸铵和多库酯钠加入水中搅拌至少2h,得到混合溶液,再按照80~90wt%的甲酸溶液与混合溶液中的水的体积比为0.025~0.1∶1的比例,向搅拌下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甲酸溶液,得到反应前驱体溶液;
步骤2,先将反应前驱体溶液置于180~250℃下密闭反应至少1d,得到反应液,再对反应液依次进行固液分离、洗涤和干燥的处理,制得粒径为50~90nm的颗粒状P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作为P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水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优选地,固液分离处理为离心分离,其转速为7000~10000r/min、时间为3~10min。
优选地,洗涤处理为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和乙醇对分离得到的固态物进行7~9次的交替清洗,清洗时分离固态物为离心分离。
优选地,干燥处理为将清洗后的固态物置于50~80℃下5~10h。
优选地,洗涤处理时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温度为50~90℃时,对分离得到的固态物进行交替清洗的次数为2~4次。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对制得的目的产物分别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由其结果可知,目的产物为大量的、分散性很好的颗粒状物。颗粒状物的粒径为50~90nm,成分为P相二氧化钒。这种由P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组成的目的产物,既由于其具备P相二氧化钒的特质,而易于通过低温热处理就可轻易地实现VO2(P)向VO2(M)的转变,且形貌变化不大;又因其粒径均在100nm以下,而利于光学性能的发挥,故而有利于实际应用。
其二,将目的产物低温退火后,对得到的纳米粉体——最终产物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表征,其结果证实,最终产物为M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其相变温度为55.9~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49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氯化铪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钼酸镁纳米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