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5507.2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曹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40 | 分类号: | G01V1/40;G01V1/30;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度 位置处 粗化 地震 测井 目标函数 速度确定 岩石物理 点数 地震波传播 长度获得 品质因子 时间信息 校正 统计 旅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得测井频带下的层速度;根据测井频带下的层速度及对应的已知品质因子确定岩石物理统计关系中的相关系数;根据测井频带下的层速度以及岩石物理统计关系中的相关系数建立第一目标函数,根据第一目标函数获得满足速度频散关系的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当前位置处的尺度粗化窗口长度,利用当前位置处的尺度粗化窗口长度获得当前位置处尺度粗化窗口的样点数;并根据满足速度频散关系的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以及对应的样点数确定当前位置处地震尺度粗化后的层速度;对当前位置处地震尺度粗化后的层速度进行校正,获得准确反映地震波传播旅行时间信息的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准确反映地震波传播旅行时信息的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如何发挥测井资料在纵向上的高分辨率特征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横向上的控制能力,在有限测井资料的约束下提高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识别的可靠性是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井震标定是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跨尺度精确标定的桥梁,通过精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能够实现井中弹性参数与井旁道反射特征之间的定量映射,建立井中地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等特征与地震属性之间的精确关系,能够为地震资料的定量/半定量解释奠定可靠的基础。目前,在工业化应用环节中通常直接基于测井资料中的信息采用一维褶积模型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没有真正在地震尺度下考虑透射损失、多次波等复杂地震波场特征和地震资料处理过程等因素对井旁地震道的影响,忽略了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在尺度和频率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因此,如何在地震尺度下确定地层层速度并提高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精度能够更好地反映地震波场真实传播特征,对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预测和含油气性识别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声波测井的中心频率通常为10-20kHz,而地震勘探频带范围通常为5-100Hz,也就是说,声波测井频率与地震勘探资料在频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种不同频率的资料在速度上存在明显的频散问题,两种不同频率下的速度特征差异导致合成地震记录上存在差异,同时还影响着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过程中的时深转换精度。另外,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在纵向分辨尺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直接在测井资料尺度下开展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必然导致与地震尺度下的井旁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开展井震资料的精细标定与对比。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人工拉伸/压缩或者漂移,导致标定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着地震解释的精度,存在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基于测井速度建立的时深关系不能满足井旁地震道标定的精度。
综上所述,如何在地震尺度下获得满足井旁地震道标定精度的层速度是解决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在尺度、频率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常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精度不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准确反映地震波传播旅行时信息的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速度频散校正、尺度粗化、基于VSP时深关系校正等方法获得地震尺度下更为精确的层速度,从而实现地震尺度下的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改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之间的吻合程度,有效提高井震资料联合标定精度,为地震资料解释和反演提供可靠的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包括:
对实测的声波测井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获得测井频带下的层速度;
根据所述测井频带下的层速度及对应的已知品质因子确定岩石物理统计关系中的相关系数;
根据所述测井频带下的层速度以及所述岩石物理统计关系中的相关系数建立第一目标函数,将所述测井频带下的层速度作为搜索起点并依次减小,在一定范围内寻找到使第一目标函数达到最小的速度值,所述速度值即为满足速度频散关系的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5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