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频干扰复合作用区电刺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6224.X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9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章;施佑宗;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万适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5 | 代理人: | 吕静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频 干扰 复合 作用 刺激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频干扰复合作用区电刺激系统,其是以多个电极的特定设置形成多个电力线交错干扰而产生若干低频作用区,用以电刺激用户身体的多个特定的部位。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电刺激技术等物理治疗方式在人体临床实验中已有许多新的进展,除了原本作用于肌肉、神经的治疗及电刺激锻炼肌肉外,电刺激物理治疗技术还具有活化淋巴、循环血液以及促进新陈代谢的增生及排毒的效果。另外,对于漫布于人体中神经组织作电刺激,可产生脑内啡以及制造血清素,更可调节植物神经,这些技术在二十世纪末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逐渐被应用在许多因骨盆腔障碍所引起的病症,如排泄障碍、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摄护腺术后、产生子宫肌松等,甚至电刺激对于一些物理性的肌肉锻炼,如人体之核心肌强化以及关节部之囊液循环可预防关节退化等方面的治疗,皆有良好的成效。因此,电刺激物理治疗法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在人体中关节部、腰腹部、骨盆腔,以及骨盆腔内之支撑身体的核心肌(包括腹肌、腰肌、骨盆肌)群,另外骨盆腔内还有消化、排泄及生殖器官等各不同形状的器官交互堆挤在腹部及骨盆之内,更显得骨盆腔电刺激治疗及核心肌锻炼的重要。
然而,这些腹部、骨盆腔、以及人体中各个关节等部位都在相当的深度,一般而言,中频干扰电刺激治疗法通常会以介于数千到1万赫兹的中频电流,通过人体低电阻的特性而打入体内或关节深部,再用干扰方式在身体内部产生低频的干扰来进行电刺激治疗,也正因电刺激治疗方式应用的多样化,常常需要针对不同器官而有不同角度刺激的需要,例如膝关节止痛点在膝盖骨四周,而新陈代谢则在膝盖窝,因此电刺激的作用角度应直交于膝关节内部,以刺激淋巴及促进关节内的血液循环,还有同一症状治疗必需对多个器官进行电刺激,如尿失禁除对骨盆肌强化外,还需要针对会骶骨的阴部神经进行电刺激,以改善频尿及尿冲动控制不良的问题,然而,目前在针对同一器官不同部位或多器官的治疗都仅仅是以单一作用区电刺激特定部位的方式。
一般而言,电刺激治疗方式是利用多电极,贴于身体适当部位,产生单作用区对器官的形状及位置以聚焦干扰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治疗病症,即为目前我们所知的干扰电刺激法(IFC: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干扰电刺激法的基本操作原理及方法,通常对人体有电刺激作用的频率是200赫兹以下,但200赫兹以下频率的电流作用于人体时,人体电阻抗都在数千欧姆以上,实施时的电阻抗太大,造成电流多数消耗在皮肤层,无法深入体内。然而,真正能够深入人体数千到1万赫兹的频率,作用于人体时电阻抗在100欧姆以下,利用这种频率虽然可深入体内,但频率太高深入体内不能产生生理作用。因此,利用两种数千赫兹频率的电流在体内干扰而产生较低频率电流作用于人体某一特定区域或器官的电刺激效果。例如两种频率4000赫兹及4100赫兹在体内产生干扰时作用区内即为100赫兹(4100赫兹减4000赫兹)可产生200赫兹以下电刺激效果。
如此利用干扰电刺激可深入人体内的特性,在单一干扰作用区电刺激系统内加入数片的电极依接线方式,可产生多个作用区。并可依电极贴付在身体的部位使多个作用区间做各种形状及角度的结合来对单一器官不同角度或多器官进行复合式的电刺激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复合作用区电刺激系统,该系统是以多个电极的特定设置而形成多个电力线交错干扰而产生若干个低频作用区,以供电刺激用户身体的多个特定部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频干扰复合作用区电刺激系统,以多个电极的特定设置形成多个电力线交错干扰而产生若干个低频作用区,以供电刺激用户身体的多个特定部位;特殊之处在于,其结构包括
一电源供应部,采用提供两种不同频率的电源,包含第一频率电源系提供1千到1万赫兹之间的单一频率及其对应配置的导线和第二频率电源系提供第一频率增加或减少200赫兹以下之生理频率及其对应配置的导线;
一电极设置部,用于提供多个电极且通过对应导线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频率电源和第二频率电源;
所述电极设置部至少包含:
一第一电极,设置于一特定位置,通过对应导线与所述第一频率电源电性连接;
一第二电极,通过对应导线与所述第一频率电源电性连接,设置于一特定位置供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第一电力线;
一第三电极,通过对应导线与所述第一频率电源电性连接,设置于一特定位置供与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第二电力线;
一第四电极,设置于一特定位置,通过对应导线与所述第二频率电源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万适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万适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62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