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聚乳酸改性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6717.3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虹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91 | 分类号: | C08G63/91;C08G63/08;C08G81/00;C08L87/00;C08L67/04;D01F8/14;D01F8/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陆凤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乳酸 改性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聚乳酸改性的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从生物基衣康酸出发,在衣康酸分子结构上分别通过反应,制备出了在衣康酸单元上联结有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和非晶柔性聚酯链段的复合物。当复合物与左旋聚乳酸共混后,在熔融成型加工中,处于衣康酸单元上的相邻的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链段,在熔体降温过程中能快速形成分子内的立构复合结构,不但能成为加快左旋聚乳酸的结晶过程的成核剂,而且立构复合结构还能起到物理交联点的作用,与联结于衣康酸单元上的非晶柔性聚酯形成软硬段结构,具有对左旋聚乳酸良好的增韧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涉及了一种具有提高左旋聚乳酸热变形性,改善韧性的复合功能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聚乳酸(PLA)又称聚羟基丙酸或聚交酯。通常意义上的PLA为左旋聚乳酸(PLLA)。PL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甘薯、土豆等)所提取的淀粉原料制成。淀粉原料经由发酵过程制成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转换得到。PLLA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PLLA具有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性,有着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收缩率低,能够胜任大多数合成塑料的用途,被广泛用于制作包装材料、一次性餐具、家电外壳、纤维、3D耗材等。
PLLA的强度和模量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中最大的,但其韧性差,缺口冲击强度为2-3KJ/m2,断裂伸长率为4%左右;热变形温度低,0.46MPa负荷下仅为54℃。PLLA的性能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扩大其的应用领域,围绕增韧和提高热变形温度成为PLLA改性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
通常认为,添加成核剂可以改善PLLA的结晶速率、结晶度等,从而有利于提高其热变形温度。目前广泛研发的成核剂体系主要有有机和无机(CN200810041439.3,CN101333331A)成核剂体系。其中有机成核剂主要分为:酰肼类(CN101641409B)、酰胺类(CN101857715A)、羧酸盐类(CN103880627A)和超分子类(CN200910195539.6)。
研究发现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右旋乳酸(PDLA)可以形成形成立构复合结构(Stereocomplex Polylactide,sc-PLA)(Macromolecules,1987,20,904-906)。sc-PLA具有结晶诱导期短、速度快的特点,可作为PLLA的成核剂使用(CN102597106B、CN 102838858B),对制品采用挤出、吹塑等加工工艺有利,而且sc-PLA在晶体厚度小于PLLA均聚物晶体的情况下,Tm却可高达230℃,远高于PLLA的175℃,其制品的热变形温度也提高到160℃(Macromolecules,1991,29,191-197)。
PLLA的增韧技术是改性技术领域的另一重点。PLLA的增韧方法主要有:通过添加小分子酯类或聚乙二醇(PEG)低聚物提高断裂伸长率。
对现有的关于PLLA提高热变形温度与增韧技术的分析可以得出:绝大多数技术在提高热变形温度的同时对增韧考虑较少;反之,现有的增韧技术不但不能提高PLLA的热变形温度,反而使体系结构的规整性下降,结晶能力弱化,使热变形温度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衣康酸为骨架的聚乳酸改性复合物,所述的复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I):
式中,
R1、R2选自-OH,或-O-Z,
并且当R1为-OH时,R2为-O-Z;当R1为-O-Z时,R2为-OH;
或R1和R2共同构成=C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虹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虹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6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