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及聚丙烯抗冲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8562.7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马进;胡晓华;武世波;张璐;莫明;杨帆;周豪;胡斌;贺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13/02 | 分类号: | C08K13/02;C08K5/098;C08K3/32;C08K5/134;C08K5/526;C08L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增韧剂 树脂 聚丙烯 复配添加剂 聚丙烯树脂 苯甲酸盐 辅抗氧剂 磷酸锂盐 主抗氧剂 爽滑剂 增韧 制备 不同装置 聚合工艺 乙醇处理 重量比 烘干 丁酮 乙烯 添加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包括:主抗氧剂、辅抗氧剂、爽滑剂和复合增韧剂,所述复合增韧剂由经丁酮和乙醇处理后烘干的苯甲酸盐和磷酸锂盐组成,所述苯甲酸盐和所述磷酸锂盐的重量比为50‑70:20‑35,以该添加剂为基准,上述各组分用量为:主抗氧剂加入量为;20‑40%,辅抗氧剂加入量为;25‑45%,爽滑剂加入量为;10‑25%,复合增韧剂加入量为:10‑2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聚丙烯抗冲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与通过聚合工艺增加乙烯含量生成乙丙胶相来提高树脂冲击强度的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不需添加额外设备,无需改动工艺,对于不同装置和工艺均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树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及聚丙烯抗冲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注塑制品已经在包装、运输、家电、汽车、办公、日常消费用品、医疗制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聚丙烯(PP)生产工艺的提高,特别是新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的改进,高流动性聚丙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采用高流动性聚丙烯,可使注射制品易成型加工,减少注射缺陷和废率,降低能耗,缩短制品的成型周期,提高制品产量。但是高流动性聚丙烯抗冲击性较低,满足不了下游市场日益提高的要求,当共聚丙烯的MI提高时,冲击强度会降低,达不到PP树脂刚性和冲击强度平衡的要求。
然而,通过聚合工艺增加乙烯含量生成乙丙胶相来提高树脂冲击强度存在对装置要求高、难度大、反应器易结块、造成装置停车等问题。
通过添加剂提升高流动性聚丙烯抗冲击性方法简单有效,可以完全避免调整工艺带来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及聚丙烯抗冲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与通过聚合工艺增加乙烯含量生成乙丙胶相来提高树脂冲击强度的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不需添加额外设备,无需改动工艺,对于不同装置和工艺(适用于Basell、Bp、Exxon—Mobil、UCC、Dow工艺)均有效。
为此,本发明一种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包括:主抗氧剂、辅抗氧剂、爽滑剂和复合增韧剂,所述复合增韧剂由经丁酮和乙醇处理后烘干的苯甲酸盐和磷酸锂盐组成,所述苯甲酸盐和所述磷酸锂盐的重量比为50-70:20-35,以该添加剂为基准,上述各组分用量为:
主抗氧剂加入量为:20-40%,
辅抗氧剂加入量为:25-45%,
爽滑剂加入量为:10-25%,
复合增韧剂加入量为:10-25%。
所述苯甲酸盐和所述磷酸锂盐经丁酮和乙醇侵泡处理后使用,可以大幅提高基础树脂的冲击性能(提高100-150%),并保持基础树脂的弯曲模量不降低(降幅小于10%)。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其中,所述主抗氧剂、辅抗氧剂、爽滑剂和复合增韧剂的用量优选为:
主抗氧剂加入量为:25-30%,
辅抗氧剂加入量为:25-35%,
爽滑剂加入量为:15-20%,
复合增韧剂加入量为:15-20%。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其中,所述主抗氧剂优选为受阻酚类抗氧剂。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其中,所述主抗氧剂优选为3-(3,5-双特丁基-4-羟基环已基)丙酸酯。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的增韧复配添加剂,其中,所述辅抗氧剂优选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85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